孝敬父母親 最重要的是給老人心理安慰
“空巢”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后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獨自生活的家庭。浙江省老齡科研中心主任王先益說,2000年人口普查,浙江“空巢”老人占老年家庭總數的36.5%,跟北京、上海的比例差不多,幾年過去了,現在的研究調查表明,這個數字在上升,已接近60%,有些地區已達到了70%至80%。
隨著工作變動日益頻繁、人口流動和遷移加速、老人壽命高齡化、家庭日益小型化,“空巢”家庭越來越多。如何讓“空巢”老人生活得好,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現狀
空巢背后存在情感缺失
和子女的分離,讓許多老人產生了“空巢”綜合征,具體特征有:
——心理問題。“空巢”老人普遍都有“空巢感”,即孤獨,但這種孤獨感里還增添了思念、自憐和無助等復雜的情感體驗,表現為心情抑郁,惆悵孤寂,行為退縮,許多人深居簡出,很少與社會交往。
——疾病的醫護問題。“空巢”家庭老人,特別是單身老人,生了病以后特別感到無助。單身老人病死在床上,待人們發現已時隔多日的事例,近年來在杭州、紹興、臺州都曾出現過。
——生活的照料問題。單身老人對此憂慮最大,擔心老了難以獨立地照料自己,特別是生活中發生意外時,沒有援助。
■對策
給老年人更多的溝通和交流
許多情況下,子女寧可用物質的滿足來代替情感的需求,這是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責任感導致的逃避和刻意疏忽。許多子女認為,去看望父母,就應該幫他們做點事、買點保健品或讓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但對老人來說,他們并不很在乎你做什么,哪怕是打個電話,或者只呆一會兒,也會讓他們覺得你在想念他們,這種態度對老人的寂寞心理是個莫大的支持。
王先益說,有些子女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讓老人再婚,讓老人給自己帶孩子,讓父母分離,剝奪老年人的自由。從農村走出來的子女,出于孝心把老人接到了城市,強迫老人適應城市的生活習慣,讓老人住進了別墅,卻沒有提供老人一個與外界交流和溝通的環境,老人生活得并不快樂。許多子女懂得孝順父母,但光有孝順是不夠的,還要學會理解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