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老年人哭笑無常怎么回事?很多的子女們會發現,家里面的老年人,上了年紀之后,就像小孩子一樣任性哭笑無常,當發現他們存在這種問題,是需要警惕的,因為這說明老年人的心理已經受到很大影響。
哭和笑都是人的內心活動的外部表現。所謂“喜形于色”和“傷心流淚”,這些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動的反映。
假若一個人遇到傷心的事情不哭,高興的事情不笑。甚至無動于衷、毫無表情,那么,他就無法向外界表達自己的感情了。但是表達感情要適度,要區別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和要有節制,這是一般正常人都能做到的。
例如在宴會上,大家開懷暢飲、歡聲笑語,氣氛十分熱烈,這時如果有人高聲狂笑不止,甚至手舞足蹈,雖然他也高興、也在笑。卻會使與會者大為掃興。人們會以為他喝醉了酒,或者為了嘩眾取寵。
又比如在新郎新娘舉行婚禮時,有入卻放聲大哭。必然會使人想起他的精神是否不太正常。
確實,人的哭和笑,有的正常,有的不正常,而哭笑無常就屆于不正常之列。但是,為什么有的老人會哭笑無常呢?這一點說起來就復雜了。
首先,哭笑無常是一種病態表現,是精神疾病的一個癥狀。這一癥狀可見于多種疾病,既可見于所謂功能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癥等),也可見器質性精神病(如早老性癡呆,老年性癡呆,多發梗塞性癡呆等)。
老年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哭笑無常,多數是受幻覺、妄想支配,也就任幻覺或妄想的影響下出現的。例如病人忽然看到窗臺上出現幾個跳舞的小人,感到好笑而發笑,也有的病人聽見半空中有陌生人告訴他,他親愛的母親去世了而痛哭流涕。有的病人因懷疑周圍的入都迫害他而傷心難過。而有的病人卻因想到自己即將當上“宇宙總管”或成神成仙而欣喜若狂。
老年抑郁癥的病人,常常終日愁眉苦臉、默默飲泣,然而卻沒有任何原因值得他傷感。至于早老性癡呆、老年性癡呆和多發梗塞性癡呆等器質性精神病人的哭笑無常,主要是因為這類病人都有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腦損害,因此表現為情感的失控而出現哭笑無常,所以遇有哭笑無常的老人,應當接受精神科醫生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病因而及時治療。
上了年紀之后,老年人的心理非常的敏感,所以才更容易讓一些心理疾病有機可趁, 因此子女們應該給予老年人更多的耐心和關心,這樣對幫助他們緩解內心存在的一些恐懼和壓抑,保證他們心理健康,才可以起到效果。
推薦閱讀:增進老人心理健康的三要素
下一篇:老人經常發脾氣更易得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齡老人為何更容易受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