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近半數的白領有“上班恐懼癥”———這是春節前北京一家名為“智聯招聘”的調查機構,在結束了一項對5000人進行的調查之后得出的結論(2月4日《北京晚報》),相信這項結論也能夠讓許多白領朋友“心有戚戚焉”。
有“上班恐懼癥”,這本身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意外的倒是專家們的解讀:他們眾口一詞地將這種病癥的原因鎖定為“心理問題”。認為這是從一種心理狀態進入另一種心理狀態時必然要出現的現象,并開出了“慢跑”、“喝咖啡”、“想象放松”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藥方。更有專家以“不愿意面對壓力、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來解釋這種現象(2月5日《中國經營報》),如此說來,“上班恐懼癥”的根本原因竟是白領們的好逸惡勞了,這還不得好好開導開導他們?
不過我對這個結論卻是有幾分懷疑的。道理很簡單:從工作到放假也是“狀態轉換”,但為什么沒有出現同樣比例的“放假恐懼癥”呢?中國人不是一向以勤勞著稱嗎?
心理學認為,恐懼來源于不確定性;上班和不上班的最大區別在于要不要面對老板———所以在我看來,“上班恐懼癥”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對面對老板時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的恐懼”,換言之,“上班恐懼癥”的根本原因恐怕還是要到勞資關系中去找。
那么,中國的白領們和老板們之間的關系究竟是怎樣呢?去年年底的一篇關于白領“過勞死”的報道披露,那些看似衣著光鮮、享有高收入的白領們實際上卻每天都在“像陀螺一樣瘋狂工作”,他們“吃得比豬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而造成這一切的壓力,都來自于老板。為了使老板滿意,他們“要時刻費心地揣摩老板的一個舉動,一個眼神”,“24小時不敢關手機”(2005年12月26日《環球時報》)。顯然,這樣的生活狀態不可能不讓人恐懼。
如果進一步問:老板何以能夠向員工施加如此之大的壓力呢?考慮到去年全國大學生的就業率只有70%左右,也就是說有一百多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白領”的供給過剩應該是造成老板強勢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白領員工們缺乏集體談判的手段,無法厘清和老板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無法在工會的保護下理直氣壯地享受法律賦予自己的休假權、勞動權以及獲得報酬的權利等,是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由于從事職業和身份、年齡的不同,人們害怕、厭惡過年的理由不盡相同,其中有五類病人典型地表現出“年關心理恐慌癥”癥狀……年關心理恐慌癥
由于白領們無法享受這些權利,老板手中的權力也就因此具有了極大的隨意性,白領們的前途也就因此具有了極大的不確定性———這才是他們恐懼的主要根源!用馬克思的話說,白領目前的狀態就“像在市場上出賣了自己的皮一樣,只有一個前途———讓人家來鞣”,是啊,誰不害怕人家鞣自己的皮呢?
顯然,“上班恐懼癥”的原因是結構性的,不是心理性的,靠“慢跑”、“喝咖啡”、“想象放松”等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治“上班恐懼癥”,只能靠工會的成熟與強大,靠勞資關系的和諧與法治化。
下一篇:“找不到”病因的過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生氣讓人思維清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