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今天有兩節心育課,給三年級兩個班上的學生做了一個小測試: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是想做優生還是差生?
問題一出來,學生都笑了,從他們的笑中我似乎看到了他們對答案的不可置否,
欣:“當然想做優生啦!”
帆:“老師都喜歡優生唄。”
天:“優生經常被老師表揚?!?/p>
宇:“優生就可以做小干部啦?!?/p>
貝:“做優生光榮嘛,還可以加蓋印章呢”
慧:“媽媽說,如果我的表現好假期就會帶我出去玩,所以我一直在努力。”
……
學生的回答簡單天真卻是現實的。
同樣的問題,不禁讓我想起了五年級學生給我的不同的回答,他們并沒有立刻回答我,也沒有輕易說想怎樣,表現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
“不是想不想的問題,因為人人都想做優生,現在是愿不愿意的問題,如果可以讓我選擇的話,我愿意做差生。”華嘴巴一撇,滿不在乎,其他學生一片嘩然。
截然不同的答案讓我有些吃驚,可為什么只想做差生呢?
“做優生太累,別人對我的希望太大,作業太多,整天還得學這個學那個,累死了,競爭的壓力也太大。”班長洲一臉的無奈,底下不時有人應和,表示贊成。
“做差生雖然成績不好,常被老師和父母罵,可會有更多的課余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至少不必考慮太多將來的事,我都好久沒有做手工了,材料都被媽媽鎖起來了?!惫郧傻臇|東在我的眼中,一直是知識面比較豐富的,好奇心又強,總愛這邊搗搗那邊敲敲。
“做優生雙休都沒得休息,得不停地上外面的提高班,別說玩了,想休息一下都沒時間喲。多沒意思。我今天晚上還要去上家教呢?!睆娺叴蛑鴱埧谶吢裨怪?,感覺睡眠嚴重不足喲。
“我學習一直還不錯,可就因為這樣每次考試我比別人更緊張,擔心萬一哪一次失手了,覺得無臉和家人說,在同學面前也覺得無地自容?!?/p>
“說句實話,我愿意像差生那樣輕輕松松,但我不愿別人叫我差生,很難為情。優生你再優秀也有缺點,我是差生,再差也有一些優點,不應該被人歧視,老師們不是常說要平等對待的嗎?”慧一臉的期待。
……
原來這就是他們想做差生的理由,確讓人心酸。為什么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生會有截然不同的回答?
三年級學生正在為自己的優生夢想做著努力,憧憬著自己頭上的光環,做一個家長和老師們都喜歡的優生是他們奮斗的目標,而五年級學生作為一幫有“經歷”的過來人,他們對做優生的熱情從崇拜到向往,再由向往到承受壓力,最終他們的憧憬化為了泡影,優生夢想徹底破滅。面對這樣的現狀不禁感嘆----我們的教育正在發生著怎樣的偏頗?
作為老師的我們,或是作為長輩的家長,或許不能理解學生對優生和差生的選擇,認為理所當然優生應該是首選的,因為優生就代表著榮耀和前途,差生也就意味著一無是處。
家長和教師似乎是一位長官,一貫地用著命令的口吻,“我給你安排了……”、“你必須……”、“你應該……”,我們一步步地把孩子引上了一條無限延長的平行軌道,一味地要求孩子這樣那樣,卻從沒考慮過孩子們的接受程度和他們自己的意愿,孩子仿佛就是家長和老師手中的一個木偶,本應無憂的童年竟充滿了負擔和壓力,欲罷不能,扼殺了他們的天真,喪失了他們的個性,限制了他們的發展,難怪孩子們會選擇做差生呢!。
當然,孩子們并非是不求上進,隨著自己的性子破罐子破摔,他們也知道成績差不是好事,也不想讓自己一事無成,不是嗎?你聽聽,他們也知道難為情,也不愿別人把他當作差生掛在嘴邊,他們也渴望平等,渴望得到理解,他們的選擇只是在逃避,逃避太大的壓力,只想給自己找一個輕松的平臺。
家長們也許會說:我們也不想,是現實所逼無奈。不可否認,現實的形勢所向的確讓人不得不對孩子施以各項壓力,可孩子有他們年齡的限制,有他們承受能力的限制,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們,我們愿意這樣學習嗎?這樣能承受得了嗎?這樣的童年快樂嗎?現在的學習怎會是這樣一種境地?
我們不妨來看看這項選擇題中比較敏感的名詞:差生!怎么會吸引眾多學生的傾向力?您會說,現在都提倡素質教育了,怎么還會使用“優生”與“差生”這樣直白的詞語呢?不錯,是夠直白,但在老師眼中,在同學心中誰是優生,誰是差生學生心里更明白,所以我們不得不來對優生與差生做些思考。
“差生”,這個詞無法考證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翻遍各種字典,甚至啟動了《辭?!?,卻也沒有找到這個詞,很顯然,它只是在學校、社會中派生出的詞語,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概念,雖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著學生們對它的傾向,可它卻是那么地可怕,因為如果你真的被它套住了,你會為甩了它而付出很大的努力,曾幾何時它的存在,導致了多少幼小的心靈暗無天日,造成了多少僅存的童真煙消云散…… 不禁要問:是誰制造了“差生”?
其實人們眼中所謂的”差生“,并不是一無是處,只是因為他們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有的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總是違反校紀班規,讓學校家長都頗感頭疼;有的不遵守紀律,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有的學習成績不理想,總是拉了班級的后腿,家長和老師大有恨鐵不成鋼之憤……可為什么明明知道差生有這么多的毛病,學生還是一如既往地愿意選擇做一個差生呢?
差生和優生本無明顯的界線,也無判斷的標準,只是人為而使然。我們不能因為某個學生犯了這樣或那樣的不應該、或是犯了校紀班規就說他們是差生,也不能憑學生某方面某時期的較好表現而定義為優生,學生總會有自己的松懈和疏忽,也會有自己所感興趣和需要表現的方面,所以說我們面對的不是天生的差生,只是天生有差異的學生。
我們常說,世界上找不到兩張完全相同的臉,更找不到從表到里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學生個體之間,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每個學生的個性品質、興趣愛好、能力傾向等方面都會表現出差異,有的學生盡管智力平平,但也有某些方面的特點、優勢和愛好,就像前面一位學生所說的“你是優生,再優秀也有缺點,我即使是差生,再差也會一定的閃光點”。有道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早在古代,孔子即曰,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發展方向,這就需要教師要善于觀察、分析,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勢和劣勢,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天賦才能得到承認,得到發展,把他們的智慧潛能充分地開發和利用起來,也努力使學生揚長避短,不斷克服缺點,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的"全面發展"。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本是無知的,他們的一切社會性都是成人世界所賦予的,是我們在刻意地用相同的標尺衡量著不同的學生 ,是我們硬性地讓學生分出了優差之別,是我們在必然中因應試教育而制造了“差生 ” 。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正因為每個人的差異才使得這個世界五彩繽紛,才使得我們在教學中新意層出,才有教育教學的酸甜苦辣。面對這一群天生有差異的學生,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要學會練出五顆“心”——愛心,誠心,信心,耐心和恒心,“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讓”差生“這個原本不存在的詞語逐漸消失,還給學生原來的本色。
下一篇:痛苦經歷讓他自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精彩案例:我在大學里崩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