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一次企業心理講座中有個青年引起我的注意,他坐在第一排,是全場唯一帶筆記本電腦聽課的員工,還不時在電腦上作著記錄,一副很認真的模樣。課間休息時他第一個沖到講臺前,不斷地提問題,而且他的問題提得很尖銳,顯現出他思維的活躍。講座接近尾聲的時候主持人安排員工提問,專家現場答疑,他表現出非常踴躍,一連提了六個問題仍沒有停止的意思,在回答完他第六個問題的時候主持人提醒他提問的人很多,希望他可以給別人一個機會,他才把麥克風交給了主持人。
講座結束后主辦單位負責人主動談起這位青年。青年叫阿來28歲,大專文化,工作已經7年,是他所在的科室的技術骨干,聰明肯干上進心強,人緣很好,領導也很賞識他。一年前單位進行人事改革后,他們部門除了兩個年紀較大的同事外其他年青人都是本科以上學歷,他是專科學歷,當時比較,覺得有壓力,情緒上出了點問題,常常呆在家里不愿外出上班,不愿參與社交,甚至整天臥床,常常唉聲嘆氣,怨自己能力低、沒運氣,自信心跌到了低谷,興趣減退,動力缺乏,覺做人沒意思,工作能力明顯下降。癥狀持續約半年,沒引起重視,家屬也不以為然。但最近半年領導以及和他比較要好的同事卻覺得他去到另一個極端,突然間變得無憂無慮,整天興高采烈,自我感覺良好,和從前相比判若兩人。最初只是認為他恢復自信心,后來他的表現就有點令人頭痛。興奮、語言增多,喜歡高談闊論,嘴巴不能閑著,非常喜歡和別人爭辯,甚至一些極小的無關緊要的事也爭辯不停,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有同事喜稱他得了“口水病”;脾氣變差了,動輒就大動肝火。另外精力變得很旺盛,經常東奔西跑,到處要求參加講座或者是短期培訓,每次聽完都對同事宣稱自己要在某領域有所發展并要成為××家,但并不見他有什么具體行動而且很快就改變主意。比如上個月他去某市參加一個心理學講座竟然向專家提了20個問題,回來之后得意洋洋地告訴同事說自己把某心理學家都難住了,認為自己是塊作心理醫生的好材料,準備往這個方向發展……。為人豪爽,請客吃飯爭著買單,這個月又買房又買車,自己學車考駕駛證,回到家里還要求他那快奔70的老父母也去學車考駕駛證,父母均是文盲在家務農卻要求他們學電腦學英語,要他們跟上時代的腳步。
他在家排行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經濟情況不是很好,父母在家務農,年紀也大了,他是家里的頂梁柱。現在他所在的單位福利雖然很不錯,一時間又買房又買車,用起錢來完全沒有節制,所有銀行的信用卡都申請了,并且到處透支。最近還嚷著要改行而且準備把工作辭了。單位領導擔心事態發展下去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他要是出什么問題他們家可以說肯定是垮了。我們也擔心他這樣透支下去,到時會無力償還債務,甚至觸犯法律,他是我們這個部門的員工,我們也不想他出什么事,考慮到他以前的表現和他家庭情況,我們希望可以幫助他,曾經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但他很抗拒,認為自己不但沒有病而且比心理醫生還要聰明利害。這次我們想通過邀請您給員工作心理減壓的機會,也利用他對醫生你的信任和崇拜,給他看看是不是因為壓力過大心理上出了問題,還是他有其它的想法和打算……”
主辦單位把會談安排在酒店的晚宴上,我們都入座了,阿來是最后一個到,他主動坐在我旁邊的位置上,剛坐下就說∶“詹醫生我對你在講座上六個問題的解答還算滿意不過我還有很多問題沒問,上次我去聽課提了20個問題把那個教授問得啞口無言……”。當時電視上正播放著臺灣大選的相關新聞,他看了立即發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在講座上問倒教授的“威水”史丟到了一邊,大談政治了。醫生有意稱贊了他一句“你腦子轉得很快”,他一聽馬上停止了關于臺灣局勢的話題說“詹醫生我也發現我最近腦子特別好使,不停地轉,好象加了潤滑油的馬達,嘴巴有時都跟不上,比如說自己的思想出現一個‘能’字,然后大腦就會涌出很多與‘能’字相關的概念和句子,聯想非常豐富,做我現在的工作簡直是大材小用了,我現在信心百倍,在我的眼里沒有任何難題,我也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開心過,……”在醫生的誘導下他竹筒倒豆子似的敘述起來。
通過阿來領導的介紹和跟他本人的交談,可以明確這是一例雙向情感障礙的個案(也叫躁狂)。一年前人事改革后因為自己學歷不如其它年青人擔心自己會下崗出現情緒低落抑郁,工作熱情下降,覺得自己前途渺茫,思維遲滯好象滿腦袋都是漿糊似的,做事力不從心,出汗,心慌,焦慮不安,自覺很辛苦,興趣減退,那次是抑郁發作;近半年的表現則是躁狂發作,從最初的過分輕松愉快、熱情大方、盲目樂觀、口才好、精力旺盛、思維活躍,到后來的口若懸河、多管閑事,亂花錢,過分忙碌,都是躁狂的表現。還好他的自知力部分存在,在家人和領導的督促和醫生的幫助下愿意接受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現在病情控制,恢復良好。
情感障礙有單相有雙相,單相可以是僅有抑郁發作或僅有躁狂發作;雙相情感障礙有抑郁和躁狂交替發作或混合發作。抑郁發作時患者自覺痛苦但檢查沒有陽性發現,不易被識別;躁狂發作早期由于患者本人沒有痛苦體驗,反而有愉快感,自我感覺良好,癥狀也不易察覺,況且情感高漲,感染力強,思維奔逸,意志增強這些癥狀表現早期在一定程度上常給人一種“聰明能干”“自信”的假象而容易被忽視。
阿來的故事提醒我們警惕身邊的親友同事,過度“聰明”也可能是病!
下一篇:“自我概念”要積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中生心理典型個案分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