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剛剛過去的2004年,媒體照例紛紛評選的“年度關鍵詞”。而“忘年戀”這個《現代漢語詞典》中從未收錄的詞條赫然排在前列,躋身政治經濟大事詞條之中。在GOOGLE上搜索“忘年戀”,符合要求的也有625000項
去年在年輕人中“火”得一塌糊涂的兩本小說居然也是寫的忘年戀,而且都是姐弟戀。一本是本土網絡寫手樂小天的作品《在春天回想一個比我年長的女人》,另一本則是韓國
女作家可愛淘的《狼的誘惑》。其中有一段獨白已經在年輕人中四處轉帖:
姐,如果有來生的話,你一定不要再做我的姐姐了,好不好?
做個比我大很多歲的阿姨也行,或是長得很丑很丑也沒關系……
只要,你不再是我的姐姐就好了。
不管姐姐會在哪個國家出生……我都會找到你,跟著你再次來到這個世界。
到那個時候,就不許叫我英奇了,要叫我“親愛的”!好不好……
2004年,為什么忘年戀會全面爆發?會不會每個人都有可能獲得“上帝賜予的最后禮物”呢?
“忘年”不僅不是代溝,反而是“戀”的優勢
中共中央黨校文史部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生導師徐平博士認為,“忘年戀”這種說法并不是嚴格的術語。“忘年戀”是從“忘年交”這個詞附會來的。“忘年交”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年歲差別大、行輩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徐平教授認為,在現代社會,整體趨勢是個體越來越孤立孤獨。雖然人接觸的頻率越來越快,越來越廣,但是能夠親密接觸的卻越來越少了,相應的接觸深度也越來越淺,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求感情的溝通。這一點反而比過去更強烈了。而忘年戀恰恰在這一點上使得年齡差距成為了一種優勢。
忘年戀的形成往往有種特別的環節,能促進兩人比較深刻的交流,互相得到心理撫慰。假如都在公平競爭環境下,忘年戀往往不如同齡人之間交流得更通暢。現在之所以忘年戀會比較多地出現,就是因為恰恰在心靈比較荒蕪的時刻,出現了一個年齡的差距,而這種差距反而給了他們一種交流的可能,或者說提供了一種“正當”交往的理由。
因為隨著高知人群的增加,無論男女,容易“高處不勝寒”,孤獨感更強。自己放不下架子和同齡異性接近。像“三高”群體,他/她們擁有高學歷、高薪水、外在條件也是高層次的。但因為他們太忙,喪失了很多和別人溝通的機會。也由于自己和別人都把自己看得太高,反而被架空。
可能也因為忘年戀者往往是在同輩中優秀或特立獨行者,或自認為突出者,在同齡人中難找到共鳴,反而更容易和年長者達成心靈上的共鳴溝通。跨代之間本來是有代溝的,但在這里,年齡差距反倒成了一個優勢。
因為有了年齡差距,可以使他們放下與異***往時因為競爭等原因,內心產生的緊張。促使他們在比較自然的狀態下和對方溝通交流,反而提供了交流的方便。因此忘年戀對于一部分人產生了特別的吸引力,也提供了一種特殊的可能性。
忘年戀可能是一種有缺欠的情感
雖說忘年戀集中2004,但這種現象其實早已有之,只不過當時人們說得更多的是“老夫少妻”,而2004“主打”的卻是“姐弟戀”。徐平教授認為,這有可能和獨生子女的社會性成長有關。
“獨生子女是在較多的寵愛中長大的,他們從小接受的挫折感要比長輩少得多,感情上往往顯得不獨立。本來中國人是非常戀家的,現在獨生子女又是四個對一個,更是如此。但獨生子女們又不能不長大,不能不離開家。年齡增長了之后,他們的社會性成長未必增加。但他們必須面對社會,社會更像一個競技場,是不會特別寵愛誰的。這個時候就容易喪失安全感,如果有年長的女性給予他一種像母愛一樣的感情,很容易讓他重新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甚至誤把安全感當成愛情。
但是這種帶著誤會的情感是有缺陷的。這種缺陷在于對父母的關系是上下的,對妻子應該是左右的橫向的關系,在本質上說是“既合作又斗爭”的,也是最基本的平等的關系,上下關系則是一種依賴關系。人總是要長大的,如果長期生活在依賴的關系中,不利于感情的長遠發展。要想長期保持,還是應該有意識地把上下關系轉化為橫向關系,把依附性感情變成交互式感情。
忘年戀產生也是婚姻與養育、與經濟的關系松懈化的結果
之所以忘年戀現象在2004年如此突出,徐平博士認為,跨越年齡的愛戀本來就存在可能性,過去不是沒有而是不敢暴露,或自己有意識地掐滅掉了。現在社會寬容度在增加,時代也要求彰顯個性,因此為人所知的確實比過去多了。
這其中也是婚姻家庭與社會關系在變化。
首先是婚姻與養育的關系松懈化。過去結婚的夫婦多是經濟共同體,如農業社會的男耕女織,兩人必須合作才能完成家庭經濟的運轉以及對后代的培養。傳統家庭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經濟功能和人口再生產的功能。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存壓力不大了;人們也已經能控制生育,甚至忽視了生兒育女這個基本功能,有的家庭根本不考慮生育子女。
過去為了找經濟支撐、形成經濟共同體,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騰飛,越來越多的國人跨越了溫飽層面的限制,偏向于追求精神上的認同。
但是也有一種情況,即溫飽階段已經滿足,但是對財富的貪婪階段到來了。所以也不能排除有人通過婚姻獲得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但是,我們寧可更多地從正面進行評估和理解。
對于發生的越來越多樣的婚戀現象,現代人已經不像過去那樣給予過多的關注或干預。對于忘年戀這種現象反而可能還激起好奇甚至欣賞來,還可能產生感動和共鳴。感動要看是哪個層次上的感動,一段忘年戀可能是在細膩深刻上感動人,可能是在理解或共鳴上感動人,也有可能在其他很多方面產生感動。
下一篇:“小天鵝”為何幻想自己是“丑小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現代人不可忽視心理免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