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菁是個文靜而端麗的女孩。我給菁的班級上心理課,她的一幫好友很喜歡我的課,常來“暢想園”(我的心理工作室)訴說她們的煩惱、歡樂與秘密。菁有時隨著她們一起來,但多半只是坐在一邊微笑而不開口。
一天,菁滿臉愁容地找到我:“老師,我想和您單獨談談。”我隨即關上了門。菁雙手絞了一會兒,終于開口說:“老師.我做了一些很不好的事,卻無法控制自己不做。”我靜靜地看著她。停了一會兒,菁開始斷斷續續地講述。
菁放學后常去書店、禮品店、超市閑逛。有一次,不知怎么回事,她突然產生了一種想偷東西的念頭,于是趁人不備將一件文具藏到口袋中,伴著一陣心的狂跳很快走出商店。回到家中,看著偷來的文具,她產生了一種從來沒有的興奮感。以后就一發不可收拾,只要一到商店,菁就想順手牽羊“帶”走些東西。如能得手便感到很刺激,無法得手心里就覺得憋得難受。菁告訴我,其實自己并不需要那些東西,她常將偷來的東西送給同學。只是每次得手后,都會有種莫名的快感!然而,事后又會很緊張,常常自責,想不干又控制不了自己,常處于極端矛盾之中。最近,菁和同學一起逛超市時忍不住又偷了一件文具,恰被同學發現。在她的再三
懇求下,這位同學答應不張揚出去,但再不愿也不敢和她同行。于是,菁來向我求助。
從她的談話中我了解到,菁從小聰明活潑,父母對她的期望值很高,從小就讓她學很多她不感興趣的東西,如舞蹈、樂器、英語等。上了小學后,父母對她的學習一直抓得很緊。為了讓她的成績保持在班級前三名,每天除了學校作業外,還有大量的家庭作業,每逢雙休日還得外出補課。于是,菁開始用拖拉作業的方法逃避家庭作業,而后連學校的作業也少做或不做,成績每況愈下,引起父母和老師的不滿。菁覺得自己很失敗,越來越沉默寡言。自從她第一次在超市得手后,突然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刺激和興奮,從此便欲罷不能。
在和菁的談話中,我發現她的行為并不能簡單地歸結于思想道德問題,其中隱藏著個人自我意識發展需要的錯位(成功心理獲得滿足的需要)及潛意識中自我防衛的逆反心理(報復的快感)。
首先,菁從小被父母強迫學習許多她不感興趣的東西,小小年齡的她除了順從之外別無他法。上學后過高的家庭期望值反使菁產生厭學心理,而學習成績下降又使她越來越,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每個學生都渴望自己取得好成績,受到師長和同學的認同。由于反復失敗,這種愿望會被壓抑到心靈深處,甚至在不能順利實現時,成功的愿望就以扭曲的形式表現出來。菁就在這種失敗與不成熟的渴望成功的心態中,追求錯位的“成功”,以此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其次,菁在談話中承認自己有一種報復的快感。過高的期望值使她在被束縛、被壓抑與自由發展的矛盾中痛苦不堪,無法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更無力反抗,但在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影響下,潛意識中的不滿、報復心理便會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菁難以自拔是因為她雖然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被容許的,但這種行為卻能給她帶來“成功”的快感。
通過交談我了解到,菁的“拿”與“不拿”有著激烈的內心沖突.她最擔心的是被人揭發的難堪和難以預料的后果,而不被人發現恰恰是她“成功”的基點,這是她欲罷不能的根本矛盾所在。針對此原因,我給菁進行了心理治療。
第一,和菁一起分析這種不良行為的潛意識根源,她是個聰明的孩子,很快就領悟到自己錯位的成功和報復心理對自己成長的不利。
第二,勇敢面對自己,痛下決心,堅決不給自己重犯的機會。在我的鼓勵下,菁作出了選擇:把一切告訴家人,在他們的陪同下,把所偷的物品和錢款送回商店,爭取諒解。
第三,厭惡療法。在我的指導下,菁進行了“想拿”和“被抓后”的情景想象,她感到害怕極了。
第四,幫助菁認識什么是真正的成功,讓她發現與開拓自己真正的興趣,鼓勵她多與同學交談,積極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去。
不久,我高興地看到,菁不僅學習成績有了進步,而且和同學的關系也變得融洽了。我想,她一定會擁有真正的成功。
下一篇:人際關系障礙的個案分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他從公共流氓案中走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