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初中學生沉迷網吧導致精神失常、受網友蠱惑孩子離家出走、深陷網絡游戲荒廢事業學業……我們的生活正遭受“妖魔”網絡的侵蝕?家長們憂心忡忡,老師們心急如焚,談“網”色變。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葉斌指出,網絡構建的虛擬世界會影響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感知。遇到網絡心理問題,不應簡單恐懼;找回健康心靈,應積極疏導應對。
問題一 只有上網,我才有精神
小王25歲中專畢業“迷網”自述
我中專畢業后,換了好幾份工作,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后來就干脆呆在家里。每天的生活除了睡覺,就是上網打游戲。
現在,我已經玩遍了所有的網絡游戲。這成了我最愛向人炫耀的“資本”。
最近,我發現自己的記性不太好使了:每天起床后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可是,只要一上網,我就像“吸毒”一樣,精神立刻起來了。
專家針砭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網絡成癮癥。當現實生活中的壓力過大時,人們容易產生“逃避”心理,這時往往會選擇網絡作為“避難所”。這些人通常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成就感,總有各種不如意之處。而一些網絡游戲正好補償性地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使他們對游戲有依賴感。同時,有些攻擊性的網絡游戲還是他們宣泄內心隱藏的攻擊心理的一種途徑。
干預方法
對網絡成癮者,僅采取強制措施令其停止上網不見得有效,重要的是想辦法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力和意志力,讓他們在現實中獲得控制感、滿足感乃至成就感,從而能正常地投入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不必依賴于網絡的虛假滿足。
問題二 總怕錯過最新消息
劉先生37歲某公司財務總監
“迷網”自述
我“觸網”時間并不長,可網上的豐富信息讓我感覺游入了資訊的大海。
每天,一到辦公室,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瀏覽各個網站的新聞。平時一有空,我就趕緊刷新網頁,查看最新新聞。對于自己專業領域內的財經信息,我更是一刻都不放過。每天,我還要查看好幾遍自己的郵箱,就怕別人發給我的郵件沒在第一時間收到。日復一日,我非但沒感到自己掌握到了足夠多的信息,卻反而身心越來越疲憊。
專家針砭
這類人一般是極端的完美主義者,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表現為決斷力不強,自信心不足。
這種癥狀在心理學上稱為網絡信息。一方面,面對巨大的網絡信息資源,他們希望自己能夠盡量多地獲取,生怕遺漏信息;另一方面,網絡信息焦慮癥也是逃避現實心理的一種表現。
干預方法
治療網絡信息焦慮癥,可指導他們學習“時間管理”,學會從大量事務中分清哪些是重要、緊急的事,如何處理好“重要”和“緊急”的關系。
對于癥狀較重者,需要配合抗焦慮藥物進行治療。此外,如果能從認知上加以改善,調整自己追求完美的非理性觀念,效果會更持久。
問題三 網上我是“白馬王子”
小朱21歲大學二年級
“迷網”自述
我最近在籌劃一個重大的“人生計劃”:放棄學業,到云南去會一個“手談”了半年多的女網友——更確切地說,是我的女朋友。為了她,我可能從此永遠離開上海,留在美麗的云南。
在現實生活中,我在女同學眼中,只是一只永遠變不成美麗天鵝的“丑小鴨”,而在網上,我卻可以“脫胎換骨”。在網上,我能夠口若懸河、夸夸其談,能夠成為女網友們的“大眾情人”、“白馬王子”。
和她的愛,讓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滿足。這份愛,讓我無法自拔,愿用一生追隨。
專家針砭
“網戀”這種形式讓一些人感到特別刺激,彼此不用見面,也不會被曝光。在不見面的條件下,他們能更自由地釋放自我、隱藏自我。
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在現實生活中交往能力比較差,因此只能在虛擬世界中獲得補償,這樣會使他們在現實社會中的交往能力更加萎縮。
由于網戀多采用文字交流,而文字的掩蓋性較強,因而當事人可以依賴的信息和線索就更少,被欺騙的可能性也更大。
干預方法
俗話說“用進廢退”,有些在現實生活中相當內向的人由于在網絡世界中獲得了主觀的安全感,從而有勇氣變得外向起來。
但是,這種不夠真實的狀況,很有可能令他們更畏懼和逃避現實的人際交往。所以,真正對他們有幫助的,是提高他們現實中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
下一篇:割腕自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上網成癮是不是心理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