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這是一個高挑白皙的女孩,留著飄逸的黑發,一身利落的打扮使她看起來干練清爽。她坐下后,用審慎的目光打量了我一番,小心翼翼的問:“老師,我什么都可以和你談嗎?”為了打消來訪者的顧慮,我首先作了自我介紹,并向其講述了心理咨詢中心的保密機制。聽了這些,她似乎放心了很多,開始向我打開話匣子。
來訪者已經大四,面臨著找工作的巨大壓力,其內心產生的許多困惑都無法解決。她學的是理科,早在大二、大三的時候,就聽師姐們說找工作困難,用人單位都限招男生。所以,為了在未來找工作時不至于陷入困境,她早開始準備英語四級,并且利用暑期參加了一些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轉眼已到大四,來訪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準備的四級考試再次遭遇滑鐵盧。盡管如此,她還是在招聘會上向不少企事業單位投遞了簡歷,結果也接到了不少面試通知,并向她提供實習的機會。
這些實習機會大多來自公司或學校,由于時間有限,來訪者只能選擇其中之一,這讓她陷入了兩難。首先,她很想到公司去得到一些實質性的鍛煉,把自己所學到的技術和知識結合在一起,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其朋友和家人卻說學校比較穩定,而公司則很不穩定,而且沒有假期,工作又非常辛苦。是選擇挑戰還是選擇穩定?其次,朋友都說她的個性比較沉穩,適合去事業單位或學校,而她自己卻向往在公司里能夠獨當一面,成為一名白領女性。那么她的個性到底適合作什么呢?這讓她陷入了困惑。第三,當前的就業環境不容樂觀,工資水平普遍出現回落現象,實習期太長則說明公司沒有誠意招聘,到底該如何選擇?她左右為難。
聽完她的講述,我意識到:首先,來訪者對自己缺乏一個完整清晰的認識,對于自己的個性和能力沒有明確的把握,即對“現實的我”缺乏認識;其次,她對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的問題沒有思考成熟,即“理想的我”還沒有建立起來;第三,她沒有全面客觀的認清當前的就業環境,對于如何結合環境發展自己缺乏思考。
為了讓來訪者清楚并完全地看到事實,在第二次面談時,咨詢師按照計劃,通過讓來訪者完成一個20道題目的問卷(題目句式均為“我是一個 的人”),引導她從身體特征、氣質、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習慣、以及智商水平、自信程度、能力特征這些方面對“現實我”有所認識;然后,通過讓來訪者完成一個20道題目的問卷(題目句式均為“我希望我是一個 的人”),使其能夠更形象的認識到“理想我”;最后,在完成了對“現實我”和“理想我”的認識后,我們討論了“現實我”和“理想我”之間的差距,并且結合實際來探討如何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面談結束后,來訪者雖然已經清楚了要通過怎樣的途徑來實現理想,卻好像還是有點迷茫,覺得我們制定的目標太空泛太大了。為了讓之前討論的目標更清晰,可操作性更強,我又讓她完成了一份“生命的答卷”首先讓她樹立一個可以量化的目標,比如說她30歲時要擁有100萬,那么我的問題就是:“那么你29歲要達到什么目標呢?”,針對一個具體的問題進行時間列表倒推,一直倒推到現在,那么現在該做什么,要做什么,就一目了然了。我們一邊倒推,一邊討論,最后來訪者確定自己目前要找到一家專業對口的外資公司,先鍛煉自己的口語和專業操作能力,工作4年之后,回到學校繼續深造,在理論上武裝自己,取得碩士學位。
如果每一個畢業生都能夠在找工作之前問問自己“我是一個 的人”,“我希望我是一個 的人”,“我想在30歲(或者40歲)時成為 的人”,那么一定能夠少一份煩惱和焦慮,多一份淡定和從容。
下一篇:上醫院也會上癮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痛苦單相思,癡情男少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