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想起侄女 姨媽感到傷心
“秦醫(yī)生,請我侄女萍萍接電話行嗎?”昨日,在南岸區(qū)福紅路10號4單元家中,楊幫美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撥通了九龍坡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精神科的電話。“剛才萍萍的病大發(fā)作,不能刺激她。”電話中傳來秦醫(yī)生的嘆息。楊幫美失望地將電話掛斷,握著電話泣不成聲。
“明明想幫她的,怎么反到害了她?3000元是善款呀,怎么讓人進精神病院了。”楊幫美喃喃自語。
在樓下等楊幫美的工友楊群英見她遲遲不下樓,上樓找她,推開門,看到楊幫美失魂落魄地坐在電話旁。楊群英輕輕地走近她,拿走她手中的電話,給她遞上餐巾紙拭淚。“她命中承受不起善款,不能怪好心人,也不能怪你。”楊群英勸道。
萍萍是誰?為什么住進精神病院?進精神病院為何與善款有關?在她身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這一切得從半年前說起……
癲癇女孩 擦鞋賺醫(yī)療費
萍萍今年14歲,南岸區(qū)福紅路一帶的居民都知道她是個可憐的孩子。
5年前,萍萍的母親因過世,她與父親生活在九龍坡區(qū)玉鳳村。去年,萍萍患上癲癇病,病情時常發(fā)作,由于父親長年在外打零工,半年前,姨媽楊幫美將她接到身邊,并將她轉到南坪一所中學讀書。但萍萍每天都要發(fā)病,每次發(fā)病都臉色蒼白,抱著頭蹲在地上很痛苦,有時要一個小時才能恢復,最多時一天要發(fā)作5次。這樣的身體狀況無法正常學習,楊幫美不得不將她接回家中。
看著侄女痛苦,楊幫美帶著她四處求醫(yī),“萍萍這病需要上萬元醫(yī)藥費。”楊幫美以前擦皮鞋,現在幫人做家政,丈夫替別人搬貨,每月的收入也就1000多元,家中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這筆醫(yī)藥費對這個家庭無疑是天文數字。
看姨媽為自己焦愁,懂事的萍萍翻出姨媽的擦鞋箱,坐在南坪福利社車站口,替人擦鞋。從10月開始,福紅路一帶的居民每天都能看到這樣一幕:面帶稚氣的少女身前放著擦鞋箱,靜坐在路邊,一有顧客在她面前坐下,她總對人甜甜一笑,禮貌地說聲“謝謝”,認真地為顧客擦鞋。
萍萍的舉動打動了路人,不少好心人特意排隊請她擦鞋。媒體報道她的事后,有熱心人送來治病偏方,騎士醫(yī)院也為她提供了免費治療。12月13日,萍萍后,病情穩(wěn)定,躺在騎士醫(yī)院病床上。有記者送來北京的文先生捐助的3000元善款,當著萍萍的面交到楊幫美手中。萍萍眼含熱淚說:“感謝這些好心人。”
[1]
下一篇:初二男生遭四少年暴打打人者中有兩個同校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生校園暴力更瘋狂“暴力熊”打人事件的反思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