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過年衣錦還鄉,父母有了面子,自己也風光。
然而在這風光的背后,沈陽的李先生損失的不僅是金錢,還包括他的睡眠。
心理醫生表示,“節奴”心理問題要重視,其實團聚才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過年回老家
借面包車拉禮物
昨日10時許,在沈陽市精神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剛剛做完心理輔導的李先生坐在沙發上抽著煙。看到記者,他嘆著氣表示,過年讓他的壓力太大了。
李先生今年不到50歲,在沈陽擁有一份讓人尊敬并羨慕的工作。他的家鄉在內蒙古的農村,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如今的成績,在父母、親戚和鄉親的眼里,他是所有人的驕傲。
“我每年都有‘衣錦還鄉’的壓力,每年都要帶很多禮物回家,當然還有孩子的壓歲錢。”李先生說,家鄉有一個風俗就是給晚輩壓歲錢,不光是自己家的孩子,村連著村,親戚連著親戚,見面拜年就要給。一個年下來,他至少給了孩子們1萬元的壓歲錢。
1月末開始,李先生就在準備回家的禮物,平時上班都是開轎車的他,還特意托朋友借了一輛面包車,為的是有足夠空間拉禮物。
從老家回來
失眠更嚴重了
“壓力真的是很大呀!回一次老家最少要花掉2萬多元。”李先生說,2萬元相當于他3個半月的工資。年前準備禮物,把存款取出的時候,李先生就覺得很難受,并開始失眠。
過年回家,李先生說自己的確很風光,鄰村的人都到他家看熱鬧,“本以為從老家回來我失眠能好,可現在更嚴重了……我對自己的兒子和媳婦兒都莫名其妙地發火。”
李先生說,從家鄉回來,生活又步入正軌,他也意識到自己還有幾十萬的房貸,又趕上兒子交補課費,一位親戚病了也要用錢,他的頭就像炸開了一樣疼。
“那種感覺真的說不出來,實在太痛苦了,我已經開始怕過年了,可沒辦法,我想讓我爹娘有面子……”李先生說。
心理醫生:
團聚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沈陽市精神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主任劉長輝表示:“最近一些患者,就是因為過年誘發了焦慮抑郁情緒,甚至出現。”
劉長輝證實,李先生在前就拿著一張A4紙來找他傾訴,紙上全是家鄉親屬和近鄰的名字,后面對應的還有準備送的禮物,“有煙酒、營養品、按摩器、學習機等,沒有1萬元下不來。”
劉長輝表示,中國人有“衣錦還鄉”的心理,這個理念也折磨了不少人。因為“衣錦還鄉”后要面對很多的問題,也催生了一批“卡奴”和“節奴”。
劉長輝介紹,節后開診以來,因為類似原因來做心理輔導的每天都會超過20人。現在節日綜合征已不是困擾市民的最大問題了。
“把真情帶回家,和家人進行情感交流才是最重要的。”劉長輝表示,春節在中國人的詞典里除了迎接新年外,更重要的意義就是歸家團聚。對父母而言,幫媽媽洗洗碗,給爸爸揉揉肩,都是最好的禮物。(華商晨報 記者 陳軍)
下一篇:老漢在老伴去世后半年內換5任女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醫生解讀--“戀母情結”案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