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孩子一直以來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尤其是如今都是獨生子女,更是寵溺有加。但是過度的寵溺對于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塑造。而想要孩子擁有良好的品格,那么不妨在生活中多給孩子自由。
1,讓寶寶自己決定怎樣走。不要過多干涉一些孩子最基本行為的形成。嬰兒當然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里,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生活。有這樣一個案例分析。一位母親,孩子已經(jīng)上小學二年級了,送他上學還要費力地背著他走,直到離學校幾十米遠的地方,因為怕老師看見,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來……如此被母親呵護長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從何談起呢?作家長的,應根據(jù)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能力,擴大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如鼓勵他自己找朋友玩,讓他在這個空間里自己當主人。
2,讓孩子自己分配時間。如果認為孩子小而去替孩子完全代理任何時間的安排的話,就大錯特錯了。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zhí)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遠培養(yǎng)不出來了。有一位父親,他在孩子3歲多的時候,就每天給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只要不出危險,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無聊了,他最終還是會主動來找父母,父母就給孩子一些指導性的建議。長此以往,孩子便逐漸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安排時間。
3,不要忽略孩子鍛煉的機會。不要因為看到孩子做某件事很費勁而心痛不讓其做。培養(yǎng)孩子用拔苗助長這種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敗的,但采取消極地完全“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遵照客觀規(guī)律,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去鍛煉,這才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正確做法。
健康的性格的形成是孩子不斷成長的結果,因此在生活中家長應該多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能夠自由發(fā)揮,然后善加引導,這樣不但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塑造,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
下一篇:男女“網(wǎng)絡同居”的心理解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戒酒困難可向心理醫(yī)生求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