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說到癌癥腫瘤這樣的詞匯,無疑就要提起治療后的康復。很多人在這個環節上倒下,很多人卻在這個環節中毅然站立!那些感人至深的癌癥對抗的案例,那些堅強的心態和那些溫暖的心一樣強韌而堅不可摧。
著名相聲演員李文華對抗癌癥積極頑強
李文華、男、1927年生于北京,1962年調入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先后與劉寶瑞、馬季、郝愛民、姜昆等人合作相聲表演,系全國十大相聲笑星之一,然而,在他演藝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命運之神卻給了他致命的一擊。
1984年他不幸罹患咽喉癌,憑著樂觀的態度、堅強的毅力和及時的治療,李文華頑強地活著。
老李大爺病了
1984年,在春節晚會演出的李文華發現自己的說話聲音沙啞,但是由于當時演出任務多,一向視工作為生命的李文華沒有去醫院,自己隨便吃點消炎藥繼續演出。一直熬到6月份,李文華抽空去了醫院,醫生的檢查結果出來了:喉部鱗狀腫瘤,必須手術切除!
天哪!說相聲的李文華難以承受!這癌,怎么偏偏長在聲帶上呢?發聲說話,可是一個相聲演員的本錢,沒有了聲帶,不能說話,等于扼殺了自己的藝術道路啊。李文華再三懇求醫生:幫我保住聲帶,團領導和姜昆也替他求情,專家們經過研究商定讓他先做放射治療,同時堅持吃中藥治療。
就這樣,用放療和中醫的治療方法李文華堅持治療了兩年,期間不斷地檢查,腫瘤沒有再發展,但是也沒有消失。為了防止腫瘤擴散,醫生建議李文華做手術切除聲帶。李文華回憶說:“我當時的心情非常的復雜。如果不接受手術,生命將受到威脅,但是一想到今后不能再說相聲,甚至不能說話了,我的心都快被撕裂了。我每天愁眉苦臉的,情緒很悲觀,絕望!”說到這里,李老師有些激動,他看了看坐在對面,陪他走了將近50年的老伴苑福云繼續說:“這時候,我的家人、老伴和子女耐心的開導我,頭頸科的醫護人員每天也都耐心地勸導和解釋,告訴我手術之后還可以學習用食道發聲。
如此發聲
李文華勇敢地接受了手術,手術非常成功。醫生介紹說:“喉手術是帶菌的手術,加上術前足量的放射治療,術后是極易發生傷口感染和咽瘺的,但李文華傷口愈合得很快,沒有發生任何并發癥。”李文華自己回憶說:“手術雖然非常成功,但在很長時間里,我的心情都很沉重。他說一個演員,最珍惜的就是自己的藝術生命。自己的工作就是說話,結果說話的工具壞了,那就意味著失業了,下崗了,永遠告別舞臺了,永遠遠離觀眾了。”我們能夠想象出李文華當時絕望和痛苦的心情,何況他還是一個視相聲為生命的人。
順利完成手術的李文華,兩個月后在主治醫生的建議下開始學習食道發聲。他參加了當時北京同仁醫院辦的“食道發聲”訓練班,開始了第二次“呀呀學語”。每周兩天半,李文華坐公交車到北京沙子口跟醫生學習發音,最開始是從打嗝練起,慢慢的往外蹦字,然后練音、講單詞,朗讀詩句。當時正值冬季天氣很冷,但為了能夠盡早學會說話,李文華無論刮風下雪都堅持去訓練班學習,回到家也反復練習。經過兩個多月的練習,說相聲出身的他憑著自己的語言功底和頑強毅力,以最短的時間學會了用食道說話,并且已經能夠跟大家進行交流了,李文華非常的高興,家人和朋友聞訊都紛紛前來祝賀。
第二次生命
手術后,在各方的關愛和家人的細心呵護下,加上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樂觀的生活態度,李文華的病體奇跡般的康復了,不僅如此,已經沒有了聲帶的李文華學會了食道發音,對于這有如鳳凰涅磐般的第二次生命,李文華非常的珍惜。他告訴記者:“人最大的幸福,不是吃喝玩樂,而是健康的生活,以健康的身體為社會作貢獻。”
學會了食道發聲之后,李文華就自動做起了抗癌大使,經常出入于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頭頸科和其他醫院的病房,給其他即將接受手術和手術后的病友送去鼓勵,用自己的事例鼓勵病友戰勝疾病,面對生活。他還參加了腫瘤醫院第一期食道發聲訓練班,擔任特約輔導員,與醫生一起幫助病患學習說話。接受到他鼓勵的病友康復的很快,他家里的電話更是成了熱線,每天來電話問候他,向他咨詢問題,感謝他的人絡繹不絕。
李文華說:“謝謝社會,謝謝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無以為報,我只有以自己的實際抗癌故事來鼓勵其他病友,這讓我很欣慰,也說明了我還能為社會作點事情,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除了幫助其他病人,李文華老師對相聲的情緣一直沒有斷過。尤其是他病退后離開舞臺,接到了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很多觀眾和病友的來信。他對記者說:“面對這些熱情洋溢的問候,我特別的感動,可是我已經不能再上舞臺說相聲了。我天天做夢都是重新說相聲。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我不能說,我可以寫。于是在閑暇時間,我有了創作靈感就寫點小段子,寫完以后,我心里特高興,原來我老說自己下崗了,現在我叫自己轉崗工,從說到寫,我的相聲情緣延續下來了,我也算為社會添磚加瓦了。”
李文華在與疾病作斗爭的期間先后寫了單口相聲《吃飯》、《許愿》、《喝粥》,對口相聲《醫盲》、《住院須知》、《相聲小段》等作品。李文華的搭檔,著名的相聲演員姜昆把他和李文華老師合作過的相聲和李老晚年自己創作的這些作品整理起來,編輯成書出版了《姜昆李文華相聲選》。還專門籌辦了李文華相聲藝術40周年紀念會。相聲演員馮鞏也被李文華老師對藝術的追求和精湛的演技所折服,在李老術后邀請他合作了一些影視劇,諸如《那五》、《離婚合同》等。李老師說:“雖然我扮演的是一個不用說話的小角色,但我很高興,因為我還有價值,我能盡我所能為社會做事。”
李文華說:“通過自己的經歷和這些年的親聞目睹,對癌癥有了全新的認識:有1/3甚至更多的癌癥患者不是醫治無效死亡的,而是被嚇死的。所以如果問我戰勝癌癥的秘訣是什么?第一:心態:敢于面對,樂觀堅強;第二,及時治療,并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第三:家人、親朋好友的關愛;第四: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正是如此,讓我真正在心里改變對疾病的認識,明白了生活的真諦:樂觀開朗,健康快樂,平平淡淡的做有意義的事。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癌癥并不可怕,只要我們正確地對待它。”
整整十一年 癌癥在奔跑中消失
11年前,中學教師王士青被確診為惡性腫瘤,他沒有絕望,也沒有逃避,而是用奔跑的姿態正面對抗癌癥,最終用一個華麗的轉身將癌癥遠遠地甩到了身后,最終成為了抗癌的成功者,樂觀地面對生活的每一天,讓身邊的每個人都為之動容。中國生物抗癌網專家點評,正是他積極地態度和不畏懼才讓癌癥知難而退。
堅強應對 奔跑著趕走癌癥
王土青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常山當了一名中學老師,成家后以為會過上幸??鞓返纳睿欢鵀碾y卻接踵而至,親人們都相繼因病離他而去,王土青以堅強面對災難?;及┌Y后,醫生建議他不能劇烈運動。“但是我想檢驗自己的身體和毅力,所以我和同學開玩笑說,哪怕死,也要死在運動場上。當然,我并不是讓患病的人也去這樣,而是精神上不能垮掉。”患病后,熱愛運動的王土青沒有停下運動的腳步,他一直奔跑著。2007年,常山縣第三屆全運會上,他奪得800米冠軍;去年的11月27日,常山第四屆全運會上,他獲得400米冠軍。也許連上天也被王土青感動了吧,在經過11年的抗爭后,病魔被他嚇退,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目前已經不需要吃藥。
積極樂觀面對 從不退縮
王土青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令人動容。身患癌癥以來,他一度化療、吃藥,副作用相當大,但在病痛面前,他從不退縮,常以陽光的一面展示給他人。“集體面前可以狂風暴雨,個體談話一定要和風細雨”“我快樂,不是我得到的多,而是我計較的少”……在他的日記中,??梢砸娺@樣的工作生活心得。他說,他把死看得很淡,卻把生活看得很重,所以他要積極。
專家點評:適度運動+良好心態=成功抗癌
中國生物抗癌網專家提醒我們,王士青成功經驗在于他能夠勇敢地面對癌癥,而不是逃避或者恐慌。他接受了這個事實,同時積極面對。不但通過跑步來提高自身免疫力,還能以陽光的態度來應對癌癥,從而對于提高人體免疫力有了更好的效果,最終他打敗了癌癥,收獲了健康。據專家介紹,目前治療癌癥效果最顯著的是生物免疫治療技術,這個技術有望可治愈癌癥,它的遠離是提高人體免疫系統,從而徹底殺死癌細胞,并防止復發和轉移,由此可見免疫系統的重要性。正是適度運動和良好心態讓他成功地擊碎了癌癥。
面對癌癥潘俊像軍人一樣頑強抵抗
潘俊是中國軍隊信息化技術領域的頂尖高手,廣州軍區某部工程師。但輝煌往往隱于寂寞之中。在身患癌癥的情況下,年僅32歲的潘俊依然選擇了堅守崗位,與寂寞為伴。
人物介紹:
潘俊,侗族,2000年7月從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后應征入伍。經過十年磨礪,如今已是我軍信息化技術的頂尖高手,是廣州軍區某部工程師,先后獲得全軍某領域成果獎11項。
3天3夜不睡覺攻下難題
潘俊在地方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在一次部隊選調中,潘俊在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他回答問題切中肯綮,技術功底扎實全面,為人處事內斂踏實,被單位領導潘主任一眼相中,招入麾下。
軍隊里的計算機信息系統要比想象的復雜得多。2001年,剛調入某團機關的潘俊,看到干部股辦公電腦感染了病毒,便主動請纓維修。結果,他操作不當,險些將這臺存有全團干部數據的電腦整崩潰。
差距,意味著進步的空間。潘俊如饑似渴地追求著進步。一年冬天,潘俊為了完成一項任務,連日加班,為了不讓自己睡著,他將手機鬧鐘定為每20分鐘提醒一次。刺耳的鬧鈴響了一夜,直到東方露白。
搞信息技術是份寂寞的工作,整日面對電腦屏幕,工作起來沒有白天黑夜的界限,常常都要挑燈夜戰。一次,執行任務中碰到一個技術難題,連續3天3夜,潘俊硬是趴在電腦前沒挪窩,終于攻克了技術難題。
我軍某型裝備問世,潘俊主動請纓,參加該裝備試驗試用任務,兩個多月里天天泡在實驗室里,先后提供了1000余組數據,提出了40多條建設性意見。半年后,該裝備順利定型,列裝全軍部隊。
一次,潘俊受命對某裝備系統進行安全性能檢測。研制廠家在裝備出廠前就進行過安全檢測,對該系統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安全性能非常自信,認為無懈可擊。潘俊帶領檢測小組沉著應戰,突破層層嚴密防護,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僅一天時間,就發現了十多個嚴重的安全問題。如果該系統裝備到部隊,后果將不堪設想!目睹了檢測全過程的研制人員驚嚇出一身冷汗,紛紛朝潘俊投去敬佩的目光。
拒絕50萬年薪誘惑甘守軍營
2003年,潘俊的一位戰友轉業回到地方,辦起了自己的公司,當上了老板。很快,財源滾滾,擁有了洋車豪宅。他十分欣賞潘俊的才華,多次邀請其脫下軍裝加盟到他公司。當時,潘俊工資每月不到2000元,戰友許諾給他的月薪20000元。面對這樣誘人的“蛋糕”,潘俊不為所動,婉言謝絕。
由于沒能將潘俊這位頂級“高手”挖到旗下,戰友一直不甘心。得知潘俊身患重病后,他提著昂貴的禮品到醫院探望,并誘導:“你放著可以賺大錢的技術不用,拿著微薄的工資守在部隊是何苦呢?如今你身患重病,醫藥費那么高,總得想想出路吧?”為示誠意,戰友當場開出年薪50萬元的優厚條件,并承諾等潘俊身體好轉后才上班,每天只需工作半天。
沒有想到,病床上的潘俊態度依舊堅定:“謝謝好意!我不認為只有物質上的收獲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也不希望用收入的多少來衡量事業的成敗。”
2006年3月,上級派潘俊到南京某軍事院校學習參謀業務,打算將他調入軍區機關任參謀。年紀輕輕就能到軍區機關任參謀,這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件十分風光的事,事業發展的前景也十分看好。
潘俊找到領導婉言謝絕:“這個舞臺雖寂寞,但適合我。在這里,我能實現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
身患癌癥堅守技術崗位
在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病房,有一張特殊的病床:病床的兩邊分別安裝了鋼支架,中間橫放了一塊50公分寬的桌板。為方便躺著操作筆記本電腦,桌板上加裝了凹槽,設置了旋轉裝置,可傾斜至45度角。這張病床的主人就是潘俊。
2008年底,組織上指定潘俊為一號種子選手參加全軍某專業的比武競賽。比武前夕,厄運接連襲來:先是妻子意外流產,12月中旬,他被診斷為患有胚胎性惡性腫瘤。盡管如此,他仍忍痛抱病參加比武競賽,并一舉奪得金牌。但是還未來得及領獎,他便被戰友扶上飛機趕回廣州,住進了廣州總醫院腫瘤科的手術病房。2009年1月14日,潘俊接受了癌細胞切除手術。半年后,他的病情再次惡化,不得不住進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病房,接受漫長而痛苦的化療。
住院期間,他不顧單位領導和妻子小朱的勸阻,堅持把自己最親密的“戰友”———筆記本電腦,帶到了病房。惡心嘔吐,頭發、眉毛全部脫落,體重驟然下降20多斤……化療的痛苦,常人難以想象。
結束化療出院還不到一個星期,2009年初冬,由潘俊主筆撰寫的一份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情況報告呈送到廣州軍區首長案頭。在仔細翻閱完報告之后,首長欣然批示:“是一份辛勤的勞動,有價值的報告。”報告也得到了總參謀部首長的批示表揚。
在潘俊辦公桌玻璃下,壓著一張工作計劃月表。記者發現,除了加入的治病日程安排外,這張表上的工作量和潘俊生病前并無太大差別。
得知自己有可能離開工作崗位,出院后的潘俊便將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教訓,總結整理成10余萬字的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送給戰友們。在生病以來的一年多時間里,他相繼撰寫出《劍走偏鋒》等10余篇技術交流論文,在兄弟部隊得到推廣和借鑒。如今,由他撰寫的裝備操作規程,已成為全軍同類部隊的參考教材。
癌癥康復的專業建議:
對于患癌癥的人來說,治療后的康復階段尤其重要?;及┌Y的人如何康復?對此,癌癥醫院專家表示,康復期的患癌癥的人,除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外,還要注意養生,主要注意點如下:
首先,生活要規律化?;及┌Y的人在康復階段,生活要有規律,按步就班。不但作息時間,而且工作、學習和娛樂都要有規律。過度勞累,精神高度緊張都會給癌癥的復發和轉移創造可乘之機。
其次要精神愉快、充滿樂觀。有許多老年患者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在生活上充滿樂觀,爭得了與癌癥作斗爭的勝利。而那些情緒波動或者精神上高度緊張的患者,常常寢食不安,結果造成抗癌力的下降,促使了病情的惡化,導致癌癥的復發和轉移。
患癌癥的人康復期要飲食有節,營養豐富。癌癥患者,必須有良好的飲食結構,有條件者,可以配合治療作一些食療,以補充藥物治療的不足。
患癌癥的人還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患癌癥的人如何康復?維護臟腑功能,維護先天及后天之本。先天之本在腎,元陰元陽要善加以維護,避免房勞傷腎。后天之本在脾,避免饑飽無節,飲食無度或思慮傷脾。
患癌癥的人康復期需預防外感時邪及其他疾病。許多夾雜合并疾病對癌癥患者來說都是不幸的。由于癌癥的長期消耗,患者體質一般較弱,易于并發其他一些疾病,這就加重了患者的負擔,使病情由穩定轉向惡化,所以要積極地防治其他疾病。特別是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腸炎、痢疾等都常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使病情出現波動或惡化。
對于已經獲得根治或長期緩解的患癌癥的人,在康復期仍需要進一步鞏固療效和長期隨訪,防止復發和轉移。未獲完全緩解的患者,更需要長期治療,并努力提高帶癌生存期及生存質量。所以,醫療保證還是需要的。但手術、放療或化療都只是疾病某一階段所需要的。中醫藥治療和其他一些輔助性鍛煉方法都可以長期堅持運用。
這些把人的心都揉碎了的勇敢的人兒,這些感人至深的癌癥對抗的案例,他們也許最終會消失,但其頑強和堅毅讓他們撐過了人生最難熬最苦難的時刻。
下一篇:離奇心理疾病 男子患西瓜恐懼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屬于單身女人的寂寞夜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