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位是43歲,個性鮮明的教授,一位是22歲,即將畢業的學子,政法大學男生砍死教授,是什么讓師生關系變得如此緊張?校方表示,曖昧傳聞純屬流言,殺人動機有待警方調查。悲劇的發生讓我們在惋惜的同時不得不思考,這究竟是偶然的個案,還是文明教育的失敗,我們又該如何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新聞1+1》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一個是22歲的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另外一個是43歲的大學教授,就在兩天前,在中國政法大學的一間課堂里面,學生殺害了老師,這樣的一個案子引發了人們很多方面的議論。巖松你怎么看這個案件?
白巖松(新聞觀察員):
首先這個老師是一個遇難者,但是換一個角度說,這個22歲的大學生不也是一場悲劇當中的受害者嗎?而再推廣開來,他們的家屬,他們的同學,他們的老師,整個這個校園也都是潛在的受害者,如何做好相關的工作,不再有這樣悲劇的發生,不讓這種傷害再進一步的蔓延,可能是現在大家都要做好的事情。
主持人:
《新聞1+1》,不一樣的解析,接下來我們先回顧一下跟這個案件有關的一些信息。
(播放短片)
解說:
這是一間已經停止使用的教室,緊閉的大門上系著一束菊花。
這間教室位于中國政法大學,兩天前,10月28號,該校法學院程春明教授在這里不幸遇難。當時程春明教授正準備為學生上禮教法總論課程時,一名男學生突然從后門沖入教室,用手中的菜刀砍向程春明頸部,程春明教授因失血過多,當晚七點不治身亡。行兇的學生隨后自首,被警察帶走。
據了解,行兇學生是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大四本科生。事發后,有學生在網上發帖稱,嫌疑人的女朋友與程春明曾有曖昧關系,嫌疑人不堪忍受。
29號上午10點,中國政法大學新聞發言人劉長敏就該校學生殺害教授程春明的惡性事件首次表態,劉長敏說現在政法大學沒有驗證任何傳聞,所謂程春明與行兇者女友關系曖昧純屬流言,這樣的傳言不僅不負責任,更是對死去的程春明極大的不尊重。目前學校已經安排專人安撫程老師的家屬。校方表示,經過緊急輔導,絕大多數同學的情緒基本穩定,校方將對現場的19名同學,嫌疑人同寢室的3名同學進行長期跟蹤,定期進行干預。
采訪1:
我覺得一個是個例,然后再一個,當時還是有點震驚那種的。
采訪2:
覺得挺可惜的,覺得這個事兒也是個極端的個案吧。
采訪3:
對于這件事情我只覺得這是個悲劇,兩方的家庭都是受害者吧這樣子,他們是最可憐的。
解說:
然而相對學生而言,老師則不愿面對我們的鏡頭。而在法大的BBS上,人們曾經看到過一位老師在慘劇發生后發布鼓勵學生團結起來,共度難關的帖子。他給帖子起了這樣的一個標題,這個夜晚,讓我們相互支撐。
弒師案折射出脆弱的校園健康防線
主持人:
事發之后,人們馬上就說到要對這個學生進行的干預,那就好了。但問題是你想想這個學校有多少人,有多少學生,那么怎么去發現每一個學生,他們平常的表現是不是有異常。而且我們通過報道知道,這個殺人的學生在殺人之前并沒有發現異常,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白巖松:
其實這個背后有很多的事情的確帶有突發性,就是說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性格,可能平常現在校園里頭不像我們二十年前上大學的時候,你有任何蛛絲馬跡,全門清,大家的關系非常非常緊密,現在相對于二十年或者十幾年前的大學校園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要疏遠多了,沒有那么細致。
再加上如果有個人的性格,可能不是有很多的朋友,而且是特別好的朋友,你的蛛絲馬跡我都能掌握的話,大家平常都在關注自己的事情,的確,很難去看到,喔,他已經展現出了一種馬上要犯罪的這種嫌疑,我覺得可能不會,因為人跟人的距離已經不那么近。
主持人:
但是我覺得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越先進,可能個人隱私的保衛就越嚴密。我們二十年前、十年前上大學,可能不在乎隱私,但是以后學生們也許會越來越在乎隱私。
白巖松:
是,但是社會這方面的工作就要做的很好。所以現在來看,中國政法大學在出完這樣的事情之后,開始趕緊更牢的補這種救援的網,我覺得如果把事情處理好了,也許會成為校園一種新的文化,或者新的氛圍的誕生。
因為的確,現在你要關注這樣的幾個人,在這個事件當中,首先是遇難者的妻子,懷孕5個月,30多歲,當她剛一聽到自己的丈夫突然的這種方式離開自己的時候,她喊的話是,你們騙我,老公你在哪兒,他們騙我,她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不像比如說有的人是躺在病床上很長時間,后來告別了這個世界,那么他的家屬還有一個在照顧他的過程中慢慢累積起來的由開始的擔心到接受這個事實,但是突發事件對人的打擊是最大的,因此首先的這種救助要針對他的妻子,這是兩條人命,兩個人,肚子里還有一個孩子。
還有就是目睹了這個事件的19個學生。你想想,他目睹了這樣的事件,這完全出乎預料,而且是一個血跡斑斑的這種時候,他可能過些天,慢慢的還會不斷浮現,所以怎么去幫助他們。而且,可能有的時候還有一種譴責,雖然這種譴責沒有任何道理,你們為什么不幫忙,你們為什么不出手,為什么不阻攔,這種突發事件,依靠學生,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是很難阻攔的。
還有就是同宿舍的,同班級的。但是我特別想引出一個概念,其實整個中國政法大學校園里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都是潛在的受害者,他們一段時間內都很難從這個事情中擺脫出來。因此,整個校園需要面對更大范圍的救助。
主持人:
說到校園要進行救助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連線一位專家,他是來自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孫主任您好。
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你好。
主持人:
聽到這樣的一件事情,您作為長期研究學生,青少年的人,您覺得突然、吃驚嗎?
孫云曉:
我覺得既吃驚,也感到有準備。
主持人:
為什么?
孫云曉:
因為現在為什么多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忽視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說我們可能會認為老師做的都是對的,教育者很神圣,對老師的尊敬是應該的,怎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實際上你會發現,師生關系是不是融洽會帶來很大的問題,有的時候好的師生關系勝過許多教育本身。
主持人:
但是孫主任,您知道我們多少年以來傳統中叫天地君親師,你怎么能夠殺害老師呢,師生關系再緊張,你也不應該用這種方式,因為自古以來,殺父跟殺師沒什么區別。
孫云曉:
傳統的這個觀念的確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是比較熟悉的,但是現在因為什么?現在的大學生也好,中學生也好,他經常處在這樣一個時期,上的叛逆、沖動,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之后,由于師生關系出了問題之后,它可能會有一部分,一少部分的學生會突破這樣一個觀念。
主持人:
但孫老師您看,發生在政法大學的這個事情,剛才我和巖松也在探討這個事情,學生那么多,輔導怎么去有針對性的找到有問題的個人呢?
孫云曉:
這就是說一個什么問題呢?表面上看我們很重視學生的健康,而實際上我認為我們現在校園里的健康的防線是一條很脆弱的防線。
主持人:
怎么講?
孫云曉:
我們沒有建立起一個校園的一種危機預警的系統。
主持人:
這個防線應該由誰來組成?來建立?
孫云曉:
這個防線應該是什么呢?應該是說在一定的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應該是由學生和學生中教育的積極分子,和一些老師、輔導員共同來組成。比方說我甚至認為每一個班,甚至每一個宿舍,都應該有一個學生受過一定的訓練。
主持人:
那我們做得到嗎現在?
孫云曉:
現在我覺得非常需要建立,因為這不是一種告密行為,這是一種為了安全,為了對這樣特別需要救助的學生,給他以及時的關注和幫助,這是非常非常需要的。
主持人:
好的,謝謝孫主任給我們介紹出這樣的一種方式。
弒師案凸顯學校管理資源配置失衡
主持人:巖松,剛才孫主任說,他認為現在學校的這種防線是比較脆弱的,在預防方面的防線,你怎么看?
白巖松:
但是現在好就好在,其實我們最早關注危機的時候是從大連空難開始,就有了專家介入到這個之后,那么這次大地震又把的救助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注意到,中國政法大學其實在這次事件發生之后,他的反應能力還是很快的,救援的反應能力,晚上出的事情,八點半,專家就已經以個人和團體的方式,跟那19個目擊了這個慘案的學生進行了的救助,然后迅速出臺了相應的規劃,像昨天和今天就已經開始輔導各個班級的委員,還有接下來要對輔導員進行培訓,以便讓他們接受完培訓之后再去培訓別人,幫助其他的同學。然后另外還有宿舍11月4號,將給每個宿舍送一份馬上要出的支援的報紙。
因此他有很多的工作在做,但是我覺得他會不會忽略一些人群,這個時候老師的 1
下一篇:19歲少女"恐死"要和父母睡 醫生:心理年齡脫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生“冷血”心理的根源在哪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