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升入中學了,父母在高興寬慰之中,覺得肩上的擔子似乎也變得輕松了些。然而,這種寬慰和輕松并并沒維持多久,很快地父母們的心情就覺得沉重和不安了。
一天,敏的母親滿面愁容來咨詢,她說:敏敏升入初中后,變得不聽話,常常頂嘴,不知為什么就鬧別扭;情緒也變了,頭幾天又說又笑,這幾天沉默寡言,郁郁不歡;行動也難以理解,她常常把自己關在屋里老半天,爸爸媽媽一問就不耐煩,跟大人疏遠了,有話只對同學講,不對我們說。尤其是問她學習成績時,動不動發脾氣。面對孩子的這許多變化,我越來越覺得迷惘和憂慮。請問,怎樣才能當好初中生的家長?
輔導
孩子進入了中學以后,告別了童年的自我,發生了三大變化,即:要求社交、要求自立、情緒不穩。這三個變化反映了這個時期的處于一個反抗、逐步成熟、逐步走向社會的過程。樹立父母的新形象。
1、尊重社會生活。中學生是由家庭這個第一社會走向同伴、朋友的第二社會的,他們往往把朋友看得比自己還要重要。當著孩子朋友的面訓斥、批語他,如果孩子還是兒童,可能只是輕微的不高興,但一到青少年期,他會覺得是對自己,包括他朋友的人格上的降低。所以,不管發生了什么事,盡量不要當人面羞辱孩子,也不要干涉女子的一般社交。
2、不要暴躁。暴躁、發脾氣,可以暫時壓服較小的孩子。而對正處反抗期的少年只會引起反抗。如果反抗是對強力的一種反擊,那么,在溫情規勸的面前,反抗的力量就變得軟弱無力了。越是倔強的孩子,越服心平氣和的教育,可謂以柔克剛。
3、少教訓多指導。少年期的孩子,已基本懂得非善惡的道理,該怎么做也大體知道,而缺少的是自制力和自覺性。許多聰明的父母,并產規定這時期子女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這樣他反而失去了掛在他身邊的那口警鐘。平等地商量、親切的指導,應是教育的主要方式。
4、不要羅嗦。中學生將母親的喋喋不休視為干涉、控制、不信任,同時也覺得你無能力,沒有辦法。在這種情況下,嘮叨只是一種催眠和麻醉。
5、放寬寄托。女子學習不好,是當 1
下一篇:孩子怕人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學習成績突降情緒喜怒無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