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為什么愛老虎
分類: 案例分析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8-25
閱讀 :376
-- 談需要
" 小和尚下山去化齋,老和尚有交代,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見了千萬要躲開。走過了一村又一寨,小和暗自揣,為什么老虎不吃人,模樣還挺可愛。老和尚悄悄告徒弟,這樣的老虎最厲害。小和尚下得趕緊跑,師傅啊,怪怪怪!這老虎已闖進我的心里來。一首小歌,辭采幽默滑稽,曲調明快活潑。很受青少年朋友的喜愛。其實,這首歌詞里還反映了人的一種最基本的現象--需要
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困倦了要休息,寂寞了想念朋友----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因缺乏某種東西(刺激)時會呈現一種不平衡的狀態對這種不平衡狀態以及要求達到平衡狀的體驗就是為需要,通常表現為缺乏感或豐富感,表現為一種內部的渴求狀態和傾向。小和尚愛老虎反映的是維系整個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傳宗接代。
個體的需要是行為積極性的源泉,是一個人活動的源動力。在維持個體與環境、社會平衡的過程中,需要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
需要的種類:
按需要的起源劃分,有生理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生理性需要是個體為維持其生命和延續后代而產生的需要。包括飲食、運動、休息、睡眠、性等等。社會性需要是在生理需要的基礎上,在社會實踐和教育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如勞動、交往、成就、友誼、權力、求知、審美、道德等等。
按需要的對象不同,可分為物質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物質需要是指對衣、食、住、行有關的物品的需要,以及對勞動工具、生產資料、文化用品、科研用品的需要。精神需要是對交往、友誼、尊嚴尊重、求知、審美、道德的需要等。
著名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劃分為從低到高的五個層次:這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五個層次是逐級實現的。馬氏的理論盡管有機械性,但還是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