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牧牧1歲多時,媽媽經常帶他出去玩,遇到生人,牧牧不肯打招呼,也不愿說話,媽媽便為他打圓場說:“這孩子比較害羞。” 媽媽以為孩子小聽不懂沒當一回事,而今牧牧已經5歲了、媽媽的話卻像種子一樣灑播在他的心里,生根發芽,并逐漸成為他進行自我評價的標準,結果,牧牧不知不覺中真的成為媽媽說的那種孩子。人多時,牧牧依然是很害羞,他經常向別人轉述媽媽的話。“媽媽說我是一個很害羞的孩子。”每當媽媽聽到孩子如此評價自己,后悔不已,沒想到自己無意識的診斷,竟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打上烙印。
劉女士
專家解析:
父母的負面評價會在孩子的潛意識里留下很深的痕跡。
在孩子的心目中,大人是了不起的,他們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孩子總是無條件地承認和接受父母對他的評價,不能分析、判斷這些評價的正確性。當孩子被父母告知“你是個害羞的孩子”時,他會以為自己真的不善于與人打交道,并產生退避的行為;如果父母說“你怎么這么笨”,他會感到非常緊張,往往表現出更笨。給孩子任意地貼上“標簽”,會導致孩子產生各種情結。父母的負面評價不僅在當時會令孩子不快,而且會在他的潛意識里留下很深的痕跡。
除了“你是……”的直接對話,孩子還可能在無意間聽到父母在與他人交談時對自己的評價。這種無意間得到的信息,會和有意識獲得信息一樣被儲存在孩子的大腦里,影響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很多父母會像牧牧的媽媽一樣,以為孩子年紀小,聽不懂大人講的話,人前人后評價孩子的時候便不太注意。波士頓大學學教授占恩-波克格里森博士認為:1歲多的孩子其實能夠很清楚地聽懂大人那些復雜的談話內容,他們遠比大人們想像的要聰明得多!
肯定能對孩子、心智方面產生良好的作用。
一份調查顯示:90%在品質、意識和智力方面有出色表現的人,幾乎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時期都受到過來自親人的積極暗示,最多的是來自母親。積極的暗示是表達愛的情感,而不是夸張、夸耀或對缺點的掩飾。用積極、正面的語言肯定孩子,夸大孩子的優點,縮小缺點,營造“我能行”的氛圍,孩子的好習慣和情緒就會接踵而至,這也是所謂的“暗示教養”。專家認為:積極的暗示,特別是來自親人、朋友或老師的暗示,幾乎肯定會對孩子、心智方面產生良好的作用。
下一篇:一名初中生受挫案例的輔導與反思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女生的心理咨詢案例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