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想當歌星怎么辦
分類: 案例分析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15
閱讀 :309
14歲的小勇是流行歌曲愛好者,而且他長相英俊,身材修長,被同學們稱為“小劉德華”。小勇自我感覺良好,總是曲不離口,他已經在各種場合“宣布”:“今后,我一定要當歌星!”可是,學生時代曾是文藝活動積極分子的父母卻肯定兒子“絕對”與歌星無緣。因為他們聽出小勇唱歌“五音不全”。父母竭力反對兒子的“歌星夢”,常對他冷嘲熱諷,于是,小勇與父母發生了尖銳的矛盾。過了這個暑假,小勇就要上初三了,他的學習成績只是中等,在班上排在19名,這可是太危險了,要是考不上高中怎么辦?小勇的父親很著急。小勇卻無動于衷,而且對父母越來越反感,他說:“我自己的事不用你們操心,考不上學校的話,我自己去打工養活自己。我想當歌星,就一定去努力實現,誰也別想改變我!”小勇的父母很生氣,不知如何對待這個想入非非的兒子。醫生向小勇的父母提出以下的建議:
1、順其自然,小勇畢竟有了一種追求,他開始設計自己的未來,是一件好事,父母應該給以肯定和支持。順其自然,可解除親子關系方面的緊張,有利于對小勇的教育和引導。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應考慮幫助小勇結識一位專業歌唱家或是音樂老師,小勇如果有機會深入學習一些音樂知識,反而會有自知之明。若是自己不適合當歌星,自然會放棄。
3、旁敲側擊,因勢利導父母應該多講一些社會上的事情,使孩子了解各種職業的特點和對人的能力與素質的要求,則有益于孩子樹立更現實的理想。
4、培養孩子自己抉擇的能力,家長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所以,應該啟發孩子自己觀察社會,選擇適當的行為方式,自己來決定未來的發展。
5、利用青少年在的可塑性,鼓勵小勇去嘗試發展自己多種的特長和興趣,當他的興趣逐步走向穩定以后,就會真正發揮作用,便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會形成努力學習的強大動力。
6、與孩子尋求共同語言,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比如對小勇,家長不妨與他一起欣賞和談談流行歌曲,聽聽他唱歌,自然就有了交談的話題。談得融洽了,家長就可起到孩子的顧問、參謀的作用,彼此建立了信任感,父母的教育便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