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姐姐”盧勤:成長比分數重要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fā)布 : 07-31
閱讀 :359
“知心姐姐”盧勤辦公室的電話鈴從來都沒有沉默過,找她咨詢的人很多。孩子的煩惱,父母的困惑,都想跟她說一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到底什么最重要,是考試分數?還是道德人格?“知心姐姐”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頒布了!猶如溫暖的春風吹拂大地,讓小樹抽出了新芽,讓花兒綻開了笑臉,讓孩子的心靈感受到了溫暖,讓父母老師看到了希望。 作為“知心姐姐”,我?guī)资隇槿珖鞯氐募议L、學生提供咨詢,我深切地感到,當前,成年人世界和未成年人世界正在發(fā)生“五大沖突”,出現了“五過”,帶來了“五無”。即: 期望的沖突———過高的期望,帶來的是孩子的無望;保護的沖突———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是孩子的無助;愛的沖突———過分的溺愛,帶來的是孩子的無情;交往的沖突———過多的干涉,帶來的是孩子的無奈;評價的沖突———過多的指責,帶來的是孩子的無措。 正是這“五大沖突”,使許多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不夠健康,出現了道德失衡等一系列問題。 讓人難過的事什么時候才能不再發(fā)生 去年高考結束后,我曾接到一位母親用手機打來的電話,她泣不成聲地告訴我,她成績優(yōu)秀的女兒報考了北京大學,因幾分之差沒被錄取,去公園吃安眠藥。幸好被巡邏的民警發(fā)現,及時送到醫(yī)院搶救才幸免于難。女孩的父母到我的辦公室,哭著說,女兒是我們的全部,而女兒的全部就是北大。我說你們這兩個“全部”都是錯的。你們有自己的事業(yè)、生活、責任,怎么把女兒作為惟一?而女兒的全部就是北大,這是不是太絕對了?上大學只是一個過程,并非終點,最終還要走向社會,為國效力。只認一條道,不是自己逼自己走絕路嗎? 讓人難過和擔心的是,這種事每年都在發(fā)生。身亡的孩子雖然是少數,但是有障礙的孩子卻一天天在增多。一些在“重壓”下長大的孩子,雖然上了大學,但內心世界仍然被自卑感籠罩著,不能自拔。 一位靠自學考上北京一所高校的女孩給我打來電話: “是知心姐姐嗎?我現在是全校最自卑的人了。我想和你談談……”電話中,她一邊哭一邊訴說,整整講了一個小時! 這個女孩學習成績優(yōu)秀,在班里排名第六,她為什么還那么自卑呢?“我是在父母的打罵中長大的。我成績下降時,父親就讓我脫掉褲子,用皮帶的鐵頭抽我,直到流血。他不許我哭,我只好忍著。我心里充滿了恨!最恐怖的一次,母親捂著我的嘴,讓父親打我的身子……”女孩邊哭邊說。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幕幕恐怖的場景。我的心在顫抖。 “后來我考進了北京的這所大學……可我不適應,經常和同學發(fā)生沖突……我不能體會別人的感覺,心里一片灰暗。我上大學后,親朋好友提起我,母親很驕傲。我打電話告訴他們,我很壓抑。母親讓我把過去的事忘掉,可是過去的經歷像大石頭一樣壓得我喘不過氣,在別人面前,我常常有羞恥感。我很脆弱,一個人常用小刀割手腕……” 聽到這里,我的心在滴血。當我知道她是學幼教的,便鼓勵她:“我不知道怎么稱呼你,我叫你小草吧!小草,度過嚴寒的人最知太陽的溫暖,走過沙漠的人更知水的甘甜。我相信如果你做了老師,一定會愛孩子,尊重孩子;知心姐姐希望你能做一個陽光老師,努力把心中的烏云驅散。” 冷靜地想一想,有這樣遭遇的孩子不止這一個小草。有一個孩子考試沒考好,老師讓他把卷子拿回家請家長簽字。第二天孩子沮喪地告訴老師:“昨天晚上我遭到一頓男女混合雙打。過去是單打,現在是該出手的都出手了。” 每當接了他們的電話,我心情都特別沉重。我真的想對他們的父母說:你們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分數,還是要孩子?是要成績,還是要成長?你們的心中只有“大學”,孩子考上了,你們滿意了,可你們知道嗎?你們給孩子童年帶來的傷害,至今還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你們辛辛苦苦把孩子養(yǎng)大,日夜操勞掙錢供孩子上學,究竟為什么? 別把孩子的思想道德問題不當回事 江蘇張家港市實驗小學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 一位女同學在校園里拾到一只手表,便藏在書包里,準備帶回家。陳英老師發(fā)現了,跟她講道理,她振振有詞地說:“我媽媽說過,撿到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陳英找到她的父母,對他們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應注意,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誠實守信的好品質,切不可讓孩子養(yǎng)成貪圖小利的壞習慣。” 老師的一番話說完,夫婦倆沒什么反應。可當陳老師講到孩子最近學習也不太好時,他爸爸馬上情緒激動起來:“小孩子小偷小摸不算什么,長大了會改的;但學習不好可不行,將來可要吃大虧。陳老師,你可得為我抓緊點!” 在這種急功近利的惡劣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胸無大志,缺乏理想,計較得失,甚至心懷仇恨,很難與他人友好相處。如果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考分而忽視對他們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將會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陳英老師鄭重地說了自己的觀點:學習是很重要,但教育孩子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更重要。她給這對夫婦提出四條建議,夫婦倆心悅誠服地接受了,并說服女兒把手表還給了失主。陳老師在班里對孩子知錯就改的行為給予了表場。像陳英這樣的老師值得大大提倡。 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家長、老師和社會都有責任。是“以分為本”還是“以人為本”,這是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大事,也是關系到國家命運的大事。只看孩子一時的成績,而忽視孩子的心靈成長,終將害了孩子,也害了我們的國家。 對孩子來說,成長比分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