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愛心受傷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8-07
閱讀 :411
在一輛公共汽車上,有一位年輕的大學生給站在身邊的老人讓座,沒想到竟被老人拒絕了。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大學生再次請老人坐下,又被拒絕了。年輕人可能感到有些意外,有些尷尬,嘴里嘟噥了一句:“你摽我呀”(當地方言,即“你耍我”之意)誰知老人竟將“摽”聽成了“嫖”,揚手便打了年輕人一耳光,還氣憤的說:“我活了70多歲,一輩子清清白白,還從來沒有人說我嫖過呢!”小伙子的嘴被打出了血,牙也有一顆被打松了,他很是傷心:“我只是說了句口頭語,不是你說的這個嫖呀!我不是在罵你呀!”老人大概也覺得有點冒失,掏出了200元作為賠償,但拒絕道歉。(據《時代快報》)
讀著這則報道,我突然想起了作家高玉寶文章中的一個情節:一個冬天的早晨,天上飄著大雪,當時只有8、9歲的小玉寶,因為沒有御寒的棉衣,只好煨在炕上。他看見媽媽衣衫單薄,冒著大雪在井邊艱難打水,心里一陣沖動,感到自己應該去幫助媽媽,便立即跳下炕來,當他單衣赤腳地跑到井邊時,想不到媽媽竟狠狠地給了他一巴掌,罵道:“你這不是找死嗎?還不快滾回去!”高玉寶后來回憶道,媽媽那一巴掌讓他永遠難忘,讓他的心長久地在疼痛……
我還想起一位出租車司機,看見一個老太突然倒在自己車邊,便毫不猶豫地將老太扶上車,送到醫院。誰知經他聯系上老太的兒女們趕到醫院時,竟一口咬定是他的車子將他們的母親撞倒的,竟至動手抓扯,強要賠償。司機雖然一再說明情況,但誰肯相信,于是只好報警。幸好有目擊者站出來向警察說明事實真象,出租車司機才得以脫身。他說:“沒想到,做點好事還這么難啊!”
我想,像這樣的事例,一定還有不少,但為什么一種好心,一種愛心竟要受到如此的責難與傷害呢?不是常聽人們在埋怨:現在的人,人心不古,道德滑坡,見死不救嗎?不是說,公共汽車上能主動給老人、病人、婦女、兒童讓座的極少,青壯年們大都穩坐江山,視而不見嗎?不是說,下水救人先要講好價錢,否則便袖手旁觀嗎?正是因此,我們就應該對人們的善良之舉,對毫無私心、不圖回報的愛心行動,給予高度贊揚,倍加珍惜才是;唯恐這些傳遞美德的火光,被物欲所淹沒,被邪風所吹滅!誰不希望社會充滿同情,充滿愛心,充滿友善?誰不愿在危難之時,有人能伸出一只援助之手?
當然,車上的老人,高玉寶的媽媽,老太太的兒女們,他們或許并非出于惡意,有的甚至還是好心,比如玉寶的媽媽,她是深怕兒子被凍壞了;他們或許只是由于誤會、主觀,或者對社會良知失去了信心,所以才做出了那些令人遺憾的舉動。但倘若我們自己也充滿了好心善意,充滿了愛心的話,又怎會不冷靜下來,將事情弄個明白,我們豈能因為自己的誤會、無知、猜測、魯莽,而使善良與愛心遭到打擊與夭折?
讓我們珍惜別人的善意,理解別人的好心吧,千萬不要讓愛心受到傷害;因為只有人們相互關愛,社會才能安定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