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適量勞動可使孩子快樂。美國哈佛大學歷時40年研究后得出結論:那些童年時參加過勞動,甚至是簡單的家務勞動的人,比那些小時候從不做事的人生活得快樂。
研究表明,孩子們童年時的活動與成年后的情況有著驚人的關系。那些童年勞動得分最高的人,成年后交游廣泛的可能性高出10倍,獲得高薪的可能性大4 倍,失業的可能性少15倍。那些童年很少勞動或不勞動的人,犯罪的可能性較高,精神不健康的可能性大??梢?,那些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實際上是害了孩子。
讓孩子參加適量勞動是大有好處的,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明確目的。讓孩子勞動的目的是培養其責任心、獨立性、自尊心和自信心,因為這是情緒健康的基礎。
及早開始。適量勞動可使孩子快樂,“幫助媽媽”的強烈愿望,幾乎在孩子學步時就開始了。一個2歲的孩子可以把衣服送到洗衣間去。四五歲的孩子可以執行一個小的差使。7歲的孩子可以放餐桌,履行家庭一員的職責。一位心理學家在郊游中,讓他3歲的孩子洗金屬餐具,這樣到長大一點時,孩子就已經學會怎樣做了。
要有現實的標準。雖然多數事情大人會比孩子做得更好,但切不要自己代替孩子做,這樣只能削弱孩子的自尊心。教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最好辦法,是先向他示范,再和他一起去做,但這并不意味著寬恕、草率,如果他沒有盡力做好,應當堅持讓他再做。
不要用物質引誘。孩子做好一件事情,最好的報酬是給他一個微笑,擁抱一下或者說一聲“謝謝”。孩子可以有零用錢,但不要讓他覺得這是履行義務的報酬。如果這樣,他可能認為,每一次清理自己的房間,都應得到錢。
適量勞動可使孩子快樂,要力所能及。讓孩子勞動是必要的,但過多過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健康。給孩子任務要在其體力所及的范圍內,使他體驗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如果對這個任務喪失了信心和勇氣,他也許再也不愿嘗試了。
下一篇:從孩子的指甲看出孩子的健康狀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哪些性格會讓你受益一生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