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上學讀書是為了什么?昨日,重慶教育學院外語系的同學在沙區鳳鳴山社區對80名18歲以下青少年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0%的被調查者給出了“為父母學習”的答案。教育專家指出,必須重視并糾正孩子的錯誤觀念,“否則,這將是教育的一大悲哀。”
7歲的張華(化名)隨父母從綦江縣古南鎮來到沙坪壩區新橋街道鳳鳴山社區,是“外來戶”。“爸爸在西物市場幫人拉貨,媽媽負責我的學習和生活。”張華稱,他是鳳鳴山小學一年級3班的學生。面對“上學讀書是為了什么”的問卷,小小年紀的他偏著頭想了一會,填上的竟是“為了父母”這一讓人意外的答案。“我的成績單就是父母快樂或憂愁的晴雨表。”張華稱,想讓父母高興,就只好強迫自己讀書。
同樣填此答案的李林(化名)剛滿16歲,還有半學期就初中畢業了。她稱,上小學的第一天開始,父母就一再強調,當初他們讀書不認真,現在沒有文化,只好在餐館端盤子。“父母不希望我走他們的老路,要求我認真讀書,還用考試成績的好壞,對我進行獎勵或處罰,逼迫我拿到好成績。”
33歲的陶女士兩年前帶著孩子從江津區來鳳鳴山打工,租住在西物市場3區。得知7歲的兒子是“為父母讀書”的想法后,很擔心。她坦言,平時給孩子灌輸“不好好讀書,將來會像媽媽一樣沒出息,今后也沒能力養活媽媽……”等觀點,造成了不好影響。“看來,父母教育有片面的地方。”許多父母和陶女士一樣,希望有教育專家和心理專家指點迷津,幫助糾正孩子的錯誤想法。
重慶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王浩稱,從問卷調查結果判斷,孩子們多是為完成父母“規定任務”,或為獲取獎勵,避免懲罰而被動學習。注重短期效應,沒有正確目標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們是誤導,也傷害了孩子對父母的感情。
王浩建議,當務之急是改善親子關系。“家長與孩子面對面時,不要讓孩子因為成績未達到父母要求而產生恐懼感,不要將孩子與同齡人相比,孩子與孩子之間存在差距是正常的,應多給孩子鼓勵。”他還指出,家長應認識到,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全方面的,不能一味追求成績拔尖,應提供讓孩子綜合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的環境與條件,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
下一篇:父母偏心易引發孩子感情壓抑【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庭網癮糾偏教育八大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