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中國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疼愛孩子的父母,也是對孩子抱有希望最大的父母。大家也許不知道,在中國家庭教育還存在著許多弊端,這些都會給孩子的心理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從而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讓我們來看下,中國家教有哪些弊端?
第一、過分溺愛,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孩子是父母的愛情結晶,愛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愛孩子卻是人類獨創的一種另類之愛。在世界各國的家庭教育中,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程度當仁不讓地名列前茅。這種溺愛,是人性之中愛的光輝的一種畸形心理,在這種非常態的愛被放大以后,溫柔變成一副枷鎖,疼愛化做一個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結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種到了年齡便把小獅子扔進茫茫草原之母獅釋放出來的獸性。對此,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段經典的話:“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除了溺愛,嚴格的中國父母們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視也相當可怕。在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嚴重扼殺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從三四歲甚至更早,父母們便開始命令孩子們學漢字、念唐詩、背宋詞、練算術,而不去顧及孩子愛玩的天性,一味地學死知識,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后。
可孩子畢竟是孩子,縱然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有無數個理由,又豈找出一個借口,去挑戰和反對瞪著大眼、攥著拳頭、攜帶著中國傳統文化因子的家長的種種威嚴?
第二、心靈施暴,扼殺獨立人格的樹立
有一個關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說的就是中國家庭教育和國外的區別:一個中國兒童拿著自己畫的圖畫讓父母鑒賞,他會說,你看,我畫得象不象?同樣,國外的孩子會向父母說,你看,我畫得好不好?這一“象”一“好”,僅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相同的環境下,異樣的提問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道理自不必多解釋什么,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躍然紙上。
自古至今,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智慧,但我們對于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的缺乏,卻是毫無疑問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如果我們的老師從小就遭受著一種心靈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陳舊的理念并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責任再次落到他們身上時,我們所享受的待遇將是多么可怕呀!
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師的培養下,完全沒有樹立起獨立的人格。這不是父母的錯誤,而是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哀。
第三、物質刺激,變相拜金主義的誘導
在中國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對于物質刺激這個詞語一定并不陌生。據了解,這好象是中國父母們獨有的殺手锏:考試成績全部85分以上,給孩子買飛機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進入前三,獎勵100塊錢。反此種種,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卻驚人的相似。當人生觀的追求轉化成物質上的貪婪,我們又從何談起獨立的競爭意識和健全的人格呢?
道理有時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繼出臺了所謂“見義勇為獎”等種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這不是一個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個法制尚未健全的國度里,一個民族和一種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靈里,這是一種變相的拜金主義誘導,也許正是從這一刻起,一道腐敗的大幕已經悄悄拉開。
作為父母,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位老師,孩子的許多想法,行為都是模仿著家長的做法產生的。家長朋友,在疼愛孩子的同時,是否按著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呢,要知道你們對孩子步入社會的意義重大。
下一篇:莫對孩子說的5句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要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童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