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應形成哪些良好的性格:
1、做事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
2、誠實、勤勞、正直、勇敢、熱情、開朗的性格。
3、善于獨立思考,善于觀察,勤奮好學,具有自信心和獨立性。
這些良好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家庭教育中影響孩子良好性格培養的因素有哪些呢?作為家長應該怎樣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并積極利用有利因素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讓他(她)們積極健康地成長呢?請看以下六條建議:
一、教會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長的首要條件
在孩子們認識世界的時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見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達著他們自己的人生態度。父母總是最先被孩子無條件認定的,因此,作為家長必須事事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以堂堂正正的形象,留在孩子心中。
父母如果貪婪、自私、斤斤計較、欺善怕惡、吹牛、違犯法紀、缺乏愛心,這種形象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難以磨滅,而且還是今后和父母產生情感障礙的誘因。同時,又常是導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閉、自暴自棄等病態性格的原因之一——他因為有這樣的父母而感到羞愧,自覺低人一等。另外,家長還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認錯,那種認為認錯就意味著降低威信,于是強詞奪理硬辯,甚至以打駕手段鎮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誠信的,從而形成自卑封閉的性格。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啟蒙教師”。
二、良好的家庭人際關系,是孩子終生受用的財富
在家庭中,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兄弟姐妹關系……與孩子性格品質形成有很大的關系。因此,作為父母必須尊重、孝敬老人,對待兄弟姐妹要寬容和幫助,夫妻之間理解和信任,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孩子才可能獲得穩定、溫暖的家庭幸福,形成熱情、開朗的性格,并從中學習到關心與信任。
三、有民主,才能有“自立”
種子發芽需要空氣、陽光和水;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民主的氛圍;平等、尊重,是家庭民主的生命所在。因此,在家庭中必須尊重孩子,把他當作平等的人看待。尊重他的想法,認真聆聽他的意見,那怕其意見是幼稚的,要對孩子充滿信任,相信他的上進心、相信他的是非判斷。
面對孩子的不當看法,家長要像對成年朋友一樣,闡明其道理,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愛護。當孩子犯錯誤時,更要表現出家長的民主性,允許孩子申辯自己的行動理由和自己的感受,在聽清楚 1
下一篇:游戲療法醫兒童心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岳曉東談高考超常發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