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小學已經開學了,大學正陸續開學。在一些小學門口和咨詢熱線服務中心,記者發現小一和大一新生家長,都在為是否“陪讀”而焦慮。教育專家指出,家長的恐慌實無必要,只要幫助孩子順利完成角色轉換就行。
■現象:“陪讀”之風越刮越大
隨著9月1日新學年的開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再次成為家長們談論的焦點。記者在小學和大學采訪時發現,“一年級”新生家長則為孩子即將開始的新生活充滿擔憂。
在中關村一小、二小和三小門口,小一新生家長明顯與老生家長不同,許多人顯得很焦慮:“聽說孩子上小學了,都得家長陪著寫作業什么的,是不是特別累啊?”“可不是嗎?學習、生活都要操心,要是天天得茹著,我都后悔要孩子了。”“那怎么辦呢?我既不想因為孩子上學讓自己太累,同時也不想因為不陪覺得耽誤了孩子?”
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隨著大一新生陸續報道,學校招待所以及周邊的賓館,因為“陪讀”或者“送讀”家長的增多而人滿為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培訓中心主任曹萍告訴記者,今年暑假許多家長打來電話反映“為孩子上大學而焦慮”。
一位家長告訴曹萍,聽著要去外地上大學的孩子念叨,她這當媽的擔憂受不了:“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出遠門,第一次跟同學住集體宿舍,孩子要是受欺負怎么辦?老師不理孩子怎么辦?孩子吃飯睡覺不好怎么辦?我要不要辭了工作去陪著孩子上大學啊?”
近些年來,陪讀現象在全國范圍內蔚然成風。從幼兒園、小學,直到中學,父母陪讀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常態。據中國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項統計顯示,我國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讀的現象。目前陪讀之風已日益蔓延到大學校園,且“風勢”愈來愈大。
■觀點:“小一”陪讀不合適,“大一”陪讀太過分
對于新生家長中存在的這種焦慮,曹萍認為家長的這種擔心“很正常”。但是對于“小一大一”新生家長中存在的“陪讀”行為,曹萍毫不客氣地指出:如果說小一新生家長的陪讀不合適,那么大一新生家長的陪讀就很過分。
“之所以說新生家長對孩子的擔憂很正常,是因為孩子畢竟要開始新生活。”曹萍說,“小學一年級學生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大學一年級學生從高中步入大學,他們都要進行角色轉換。從原來的小朋友要轉換成小學生,從原來的未成年人轉換為成年人,兩種角色完全不一樣了,面臨的環境和生活都變了,性格外向的孩子適應的時間短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融入集體會慢一些。”
“但是,家長不能因為孩子角色轉換面臨一些難題就全身心陪讀。小學一年級新生由于年齡小,家長稍作陪讀可以理解,但如果長期陪讀肯定是不合適的,家長只要幫助孩子完成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生的角色轉換即可。大學一年級新生已經步入成年人行列,如果家長還要陪讀絕對是過分的行為,家長必須要反思自己以往教育上存在的問題。” 1
下一篇:大學生入學過好“三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考場緊張的特殊表現形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