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中國很多的父母都非常相信棍棒教育,對他們來說孩子是不打不成才,所以很多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可能會經常出現挨打的情況,那么,打孩子的危害是什么呢?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們一定要糾正這種錯誤的思想和行為。
1.說謊: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瞞得過就瞞,騙得過就騙,因為騙過一次,就可減少一次“災難”。可是孩子說謊,往往站不住腳,易被家長發現。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態度更加強硬。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更要說謊,這樣就構成了惡性循環。
2.懦弱:如果孩子經常挨家長的拳打腳踢,時間一久,這種孩子一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得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這種孩子往往會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
3.孤獨:經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認為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頭來。于是這種孩子往往不愿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顯得孤獨。
4.固執: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損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反抗,你要東,他偏要西,存心讓家長生氣。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犟勁越大,常常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
5.粗暴: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強,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實際上起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別的孩子的壞榜樣作用。
6.怪僻:有的家長打了孩子以后,還硬要孩子“認錯”,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傾向加劇。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實際上,抵觸情緒很大。在被打之后,他會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怪僻。
其實每一個家長都是恨鐵不成鋼的,所以希望在教育上能夠給他們一個認知,但是教育的方法不正確,那么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傷害,因此在生活當中,家長應該注重一個正確科學的教育方法,保證孩子心理健康,盡量避免對孩子的打罵。
下一篇:經常抱抱寶寶好處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維護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