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話詮釋你的考研天下
分類: 兒童心理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30
閱讀 :378
一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考研之前,大家都喜歡向學長們請教考研之路,這是件好事,但你不免發現一些經典的問題:有人說考研就是和時間賽跑,甚至有的人說每天只休息5個小時:也有人說自己考研很輕松,正常的生活作息就可以了。有人說輔導班是上研的保障;也有人說輔導班就是偽善面孔下的騙局,如此等等,眾說紛紜。你如何選擇?選擇之前你要明白一種心態:凡事成功之后,無論過程是如何的殘酷或輕松,大部分人都不會掩飾成功后的喜悅,加上虛榮心作怪,便會潛意識地將艱難的過程描繪成充實的生活,將得意之處再添一些色彩,也不枉自己有了說話的權利。所以,你會發現他們的口才都變好了,考研在他們眼中不是很難的事,這與從未考研人的感覺差之千里。 由此,應該清楚地明白:無論是生活習慣,或是學習方法不可能因為考研而改變甚大。假如你是一直對生活安排有序的人,大可不必看什么考研心得,若是想娛樂一下,那就另當別論了;假如你是另一類人的話,最好是就近原則找學長當面單獨談談,我認為那樣自己收獲的可能更多。我們是第一屆,相信大部分人還是自己摸索著走過來的,尤其跨專業的考生。總而言之,根據自己的特點,走有自己特色的考研路。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別人認為我能上研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對醫學強烈的興趣,我不否認這是重要因素之一。興趣是不是真能帶來這樣大的動力?只有有過這種感覺的人才能真正的明白。相信不相信只有醫學基礎知識的學生,可以在一年的時間內將臨床各科、部分中醫理論和部分學理論系統掌握?我相信,了解我生活的人也相信。曾經有人問:看那么多的書不頭疼嗎?要是真的將幾十本書放在一起,不死也嚇暈了。然而,當時是一本一本看的,眼里沒有那么多的課本,只有引人入勝的醫學、學知識,學習只是以樂而學、以學而樂。帶著興趣學習相信大家都有過這種經歷,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興趣是不是和你的職業生涯有關。是不是和你的未來生活掛鉤。 三貴在堅持 考研前就聽說過一句話:“大學生過著豬狗一樣的生活,考研人的生活豬狗不如”,將考研人生活描述的如此形象,另我大大折服,細細品味:人的體力、精力和情緒都有一定的周期,毅力再強的人在這種高壓之下,也難免出現情緒的波動。孤獨、寂寞、單調、乏味的毒箭會不時的襲來,不必僥幸,這些情緒在考研過程中必定出現,只是時間的長短因人而宜。開始斗志昂揚,早晨5點起,一天14個小時在學習,恨不得一口吃個胖子,最后時間體力透支,精神萎靡,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這里你必須作好準備,這也就涉及到調節一系列問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走下去,結果才有可喜之處。 四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考研不能給自己留后路”這是研友決不服輸態度的體現。很遺憾的是,如果我是那么做,今天就沒有了說話的小小權利,為什么如此說?其實,大三是以樂而學、以學而樂,大四上半學期則是以學而學、以考而學,縱然考不上,學了一腦子的知識,還怕無用武之地!心態放松了,目標看清了,坦然處之而已,剩下還有什么擔心的。如此,自己的心態調節的很好:松而不懈、緊而有序。 你的十分天賦是前世修來的,若此生不努力挖掘你的天分,也不能得到十分的才能。只是我不太喜歡“只要努力了不管結果如何”,倒是極贊成“只要努力了,結果總是可觀的”。所以,以這種從容的心態去考研,相信定能打開屬于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