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江南通志》曾記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周歲小孩,突然不想吃飯,十分消瘦。一般醫生都診為疳積,唯有一醫生卻診斷為相思證,其他人不禁嗤笑。當醫生把小孩平日喜歡玩的小木魚拿來,小孩一見就笑,疾病也就好了。這事例告訴人們,兒童從出生開始,并非僅是一個血肉之軀,同時也是一個具有豐富情感活動的個體。因此,兒童也需要精神攝養,這是兒童身心健康發育不可缺少的條件。
對兒童的精神攝養,首先要求大人細心體察孩子的活動,從表情和動作中了解孩子的喜惡和需求。要分析孩子情志變化的原因,如是客觀環境變化所引起,要找出并去除產生的原因。如是疾病的痛苦表現,更應找出病變所在,及時給予治療。
其次,要注意使兒童避免強烈的意外刺激。中醫認為,驚傷心神,恐傷腎志。由于孩子神氣末充而精神怯弱,很容易受驚嚇。倘若受到突然而強烈的意外刺激,往往導致其神志失常,甚至可以影響到孩子今后一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對孩子的精神攝養,應當注意愛撫和循循善誘,不能惡言恐嚇,更不能簡單粗暴地傷害孩子的好奇與喜愛之情。
第三,必須警惕對兒童的過于溺愛。養育兒童固然要根據其身心發展的特點,順其情性,但又切不可嬌縱任性。愛子之心,人之常情。可如果過分溺愛,對孩子一味姑息縱容,使之自幼養成驕傲、任性、自私自利、不求進取的性格,天資再好的孩子也不會健康成長。
下一篇:小孩子脾氣暴躁怎么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別讓自卑占據孩子的性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