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多年來,我始終銘記并實踐著一個凡人的非名言:一個人的一生中,有三件事情,最不能虧待自己:第一是學習學習再學習,要不斷地汲取新的知識營養,更新文化儲備和思想觀念;第二是旅游旅游再旅游,有空就要到異地他鄉走一走、看一看,換換環境換換心情,這樣會得出不同的人生感覺;第三是鍛煉鍛煉再鍛煉,哪怕幫老婆打打醬油,或在辦公室做幾個俯臥撐。多年來,我基本上是這樣做的,同時也把這句“非名言”告訴我的同事,希望他們也同樣這么做。
因此在今年春節放假前,做為單位的小頭目,我特地為全體同志布置了一篇寒假作業:背一首清代詩人李密庵的《半字歌》。大年初八上班第一天,開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檢查作業落實情況。奇得很怪得很,不是年近六旬的人沒有背,不是已知天命的人沒有背,不是年已不惑的人沒有背,也不是三十而立拖兒帶女的人沒有背,而恰恰是那些二十出頭未婚未嫁的小青年統統沒有去背它。
上述兩件事,誘發了我對獨生子女問題的沉重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如果追根尋源,這其實是涉及了一個被公眾或社會普遍忽視的問題。我們過去都知道,單親家庭的孩子是不夠健全的,父母早逝的孤兒是比較堅強的。在多子女貧窮家庭中出身的孩子是普遍富有進取心的,從李嘉誠霍英東到邵逸夫,乃至到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走西口》中的晉商巨賈們都屬此類。當然,數碼時代的美國首富比爾·蓋茨除外。 1
下一篇:要尊重孩子的朋友 支持他的交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特殊心理的幾種現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