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特質(zhì)。個人情況不同,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也大不相同。我們嘗試著從新浪高三家長博客圈中的家長那里總結(jié)出三條作為高三家長最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供大家一起探討。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心理問題能夠引申到高三家長心理調(diào)節(jié)的方方面面,盡可能的把更多的問題都做一個簡單介紹。
缺乏自信
這里所謂的缺乏自信是指在高三陪考過程當中,家長們發(fā)現(xiàn)自己有越來越多的不足,有越來越多的事情不能親歷親為而產(chǎn)生的自卑。特別是當?shù)弥渌议L能夠提供更加優(yōu)越的備考條件而自己無能為力時或者自我感覺陪考方法出現(xiàn)巨大的紕漏時就更加的自責。也或者因為考生的成績一直得不到起色,或者某次考試發(fā)揮失利而對孩子升學失去信心。
我們說,家長對孩子失去信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期望值制定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或者是在理解何為高考成功這個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偏差。首先我們來談談對家長本身期望值的理解。要清楚的是,高考依然是高三考生自己的事情,無論本領(lǐng)多么大的家長都無法替代考生去參加考試。家長在高三陪考過程當中永遠扮演的是配角而非主角。所以,作為家長,只要把自己該做的任務保質(zhì)保量的完成就足矣,不僅不能過分干涉,更不能越俎代庖。作為高三考生的后勤保障,我們要在飲食、起居、健康等方面做到“五星”級服務。只要圓滿完成后勤保障任務,我們的目標就已經(jīng)達到了。其次再來談談對考生期望值的理解。要清楚的是,高考是一個選拔性考試,強中自有強中手,即使是每年的高考狀元,在考分尚未出來之前,也沒有人敢肯定自己就一定是今年的狀元,畢竟考試存在著眾多不可測因素。并且,每個考生的學習能力不同,一旦要求一個本該去二本院校讀書的孩子非要考上北大、清華這樣的頂尖級學校,那壓力可想而知。換個角度來看,讓孩子做一件看起來相當“不靠譜”的事情而且必須要成功,有點過于血腥和殘忍。所以,只要考生在備考階段付出自己的百分百努力,在考試中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實際能力就是高考成功!最后我們再來談一談因為某次或某幾次孩子考試失利而失去信心的情形。不管是考前報志愿還是考后報志愿,實際上決定孩子命運的依然是高考,而非某次模擬考試。平日里的一切都僅僅是一個參考,每年都會有學習成績一貫很好的考生在高考中發(fā)揮失利,可謂抱憾終身;學習成績看似平平的考生在高考中超常發(fā)揮,成為驚人黑馬……既然家長在高考中要擔當孩子的堅強后盾和強有力的精神支柱的角色,那么,孩子一次兩次的考試失常不應成為壓垮家長們的理由。在這樣的時候,孩子的壓力往往會更大,于是,與孩子一起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明智之舉。
過分攀比
這里所謂的過分攀比是指在高三陪考過程當中,總愛打聽其他考生的備考情況,總是愿意拿其他學生的成績與自己孩子的成績進行比較,總覺得別的孩子有的備考條件自己的孩子也必須有,別的孩子有的輔導書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看……
我們說,這樣的家長實在過得不輕松。每天在盯住自己孩子備考進度的同時還要盯緊其他考生的,而家長又不具備與考生共同備考的條件,于是就一定會東問問西問問,與其拿出這么多精力來打聽其他考生的備考情況,還不如將關(guān)注的目光投向如何提高自己孩子的綜合成績,或怎樣有效彌補因偏科而造成的分數(shù)弱勢。實際上,過度關(guān)心其他考生的備考情況也是家長關(guān)心自己孩子的表現(xiàn)形式,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家的好啊,但這種心態(tài)往往會使得考生非常尷尬。他們不愿意讓家長也介入到自己的學習生活當中。在他們眼中,自己備考的事情家長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有的家長已經(jīng)完全不了解現(xiàn)在的教育教學體系,有時候看似出發(fā)點很好,但是總是好心辦壞事,總會給人一種畫蛇添足的感覺。并且,考生的備考環(huán)境與家庭的經(jīng)濟實力與文化氛圍相關(guān),這也是不能強求的。要知道,高考拼的是最后的分數(shù),而不是備考的過程。無論備考過程多么艱辛或者多么舒適,最后總是要用分數(shù)說話的。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現(xiàn)有環(huán)境下生活了那么多年,他們早已對此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一旦給其改善了學習的條件:比如為了給住校的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不惜在校外租房;又比如在高考前后幾天安排孩子住離考點近的星級賓館,這些不僅使得考生產(chǎn)生嚴重的負罪感,而且還會因環(huán)境的改變而影響到作息等備考重要因素,如此看來,冒然跟進可謂是得不償失。再來說說輔導書的事。我們一直在強調(diào)高三的復習要從考生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尋找適合自己的教材與輔導書,因此,判斷某本輔導書是否有價值,完全是要看其是否可以幫助考生迅速提高成績或彌補缺點。購買一系列的輔導書,不僅僅增加了考生的課業(yè)負擔,而且混淆了考生的視聽,把本該重點復習的內(nèi)容弱化了,最終導致的結(jié)果必然不會樂觀。因此,輔導書的最終選擇依然要考生自己來決定。
極度敏感
這里所謂的極度敏感是指家長在陪考過程中,對很多事情都過于在意,比如孩子休閑放松一會兒會不會影響學習?孩子天天學習成績反而下降,會不會因為并未真正努力而是裝樣子給父母看?為什么孩子最近總是不聽話,似乎欠了他幾輩子似的?孩子最近跟女同學接觸頻繁,這么關(guān)鍵的時刻了該怎么辦?
雖然說以上的疑問可能當家長的都會尋思,大部分家長卻會及時化解、解開心結(jié)。但是對于極度敏感的家長,就不輕松了。由于對于上面類似問題,沒有一個定奪的聲音,因此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孩子學習之外的一切行為都被他們否定:不準看電視、雜志,不準進行體育鍛煉,不準和異性交往,要及時跟家長匯報每天的動態(tài),如果不匯報甚至會翻看孩子的日記等,似乎孩子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只能坐在書桌前捧著書本看,這樣才是真理。結(jié)果卻導致孩子與家長的關(guān)系更加疏離、矛盾更加尖銳。
患上極度敏感的家長每天反過來復過去想的都是類似問題,他們被這些問題困擾,又苦于沒有解決辦法,有時甚至會被愁得淚水漣漣,時間長了,這部分家長恐怕就會被自己的“神經(jīng)質(zhì)”逼得無路可逃,處于崩潰的邊緣了。
我想,這類家長想要改變心態(tài)、改善和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首要一點就是先讓自己放輕松。不必每天盯著孩子不放,似乎眼中除了孩子就別無他物。孩子到了高三這個年齡,很多事情都已經(jīng)可以自己把握,家長就不要如此盯緊孩子,給他們增加無形的壓力了。此時,家長更應該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學習的緊迫感,自發(fā)主動地學習并規(guī)避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家長在這期間起到的只是引導的作用,提示孩子行動的方向,而不是手把手地教他。舉個簡單例子:敲門的動作很簡單,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去拜訪老師,家長讓孩子敲門,孩子心里有些猶豫,不敢敲門,而一邊的家長在想,敲門的動作一定要孩子來完成。這里首先排除由家長來敲門,那么接下來,是家長開導孩子“不就是敲個門嘛”來得效果好些,還是家長直接抓起孩子的手,咚咚咚敲了三下效果好?答案一定是前者。這個例子雖然有些夸張,但也的確說明了問題,那就是高三這一年很多事情需要孩子去擔當,家長們不要把所有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攔,而是要坦然、輕松地與孩子溝通交流,共度高考難關(guān)。這樣家長的壓力小一些,也就不會事事都敏感了。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新浪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下一篇:女孩子為什么會這么的壞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暑假后的開學問題 認真對待學生心理焦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