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對孩子來說,春節不僅是一年中最熱鬧、最喜慶的狂歡節,同時還是“含金量”最高的“財政大節”。少則幾千,多則幾萬的壓歲錢,一下子讓孩子變得“暴富”起來,但這顯然對孩子不是什么好事情。
回憶小時候,長輩給我們的壓歲錢一般要用紅紙包起來,錢不在多,但感情的味道很濃。而我們那時向大人們討紅包,主要為的還是討吉利,所以拿到的錢不多,我們卻是很開心。如今“錢壓歲”的風俗雖然未曾改變,但行情卻是水漲船高,甚至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可是社會上風氣如此,如果給少了,丟面子還是自己,因此,許多父母都對走親訪友存在恐懼感。
專家給父母的建議:給孩子壓歲錢,應該掌握以下兩個原則:
·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歲錢
給孩子壓歲錢主要給的是大人祝福,因此,錢的數量不是關鍵,給多了,反而會讓孩子們鉆進錢眼里去。況且此時的孩子理財能力還不強,自制力也差,如果這些錢都讓他們自己使用,會帶給他們諸多不良的影響。
·不要完全“充公”孩子的壓歲錢
現在許多父母認為發壓歲錢其實就是把自己口袋里的錢拿出來,再從孩子的口袋中把錢再收回來,這樣就能做到收支平衡。但這樣做會產生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不被信任的感覺而帶來逆反;另一方面也放棄了借這個機會來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理財能力的大好契機。
下一篇:四種品質要從小培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構筑未成年人成長“綠色通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