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廣州每年的節中,青少年性問題都是熱門話題,性生理知識、預防性病、防止意外等是近幾年來性教育的重點。不過,對于少男少女的性心理涉及甚少。廣東省高校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郭麗說,對于少男少女而言,性教育的重點僅局限于性安全教育,只是講避孕是不夠的,還要了解其性心理。如果不了解他們的性,性教育等于白講。
有一對母女的對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90后青少年的性:
媽媽問正在上初三的女兒:“班上有女同學懷孕墮胎的情況發生嗎?”
女兒說:“有幾個,不過這些學生對于懷孕都有自己的‘理由’。”
女兒跟媽媽解釋說,第一類懷孕的女生是要利用懷孕把自己鐘意的男孩子拽在手里,想用性的手段鞏固兩人的戀愛關系;第二類則是身不由己,陷入情網不能自拔,懷孕之后又擔驚受怕;第三類女生的想法相當實際,目的就是享受此時此刻,并且愿意承擔“懷孕”的責任,是典型的“活在當下”的新生派作風。
聽了這段話,媽媽吃驚地問:“難道這些孩子都不怕懷孕、做人流嗎?”
女兒笑了笑,回答道:“媽媽,你們那一套對我們已經不起作用了,你知不知道,我們很反感恐嚇、威脅式的性教育方式。”
郭麗介紹,她主持《未婚妊娠少女狀態和家庭環境的調查》時發現,在100例10-19歲的未婚妊娠少女中,平均年齡為17.2歲,其中有65%為,18例因一時沖動,16例處于對性的好奇,還有1例是強奸所致。
在這群懷孕的少女中,有68%的人認為自己懷孕與家庭因素有關。郭麗說,這群孩子普遍反映自己的家庭成員之間親密度疏遠,親情表達差,家庭矛盾突出。而這些孩子在家庭中的溝通能力也較差,無法很好地解決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
正是因為這些家庭問題導致了不少少男少女對性行為的控制能力減弱,性行為發生得早且未婚較為多見。
郭麗說,其結果比以往任何一次調查都讓人始料不及:在800名14-19歲的醫專學生中,7% 的人發生過性行為(以前深圳的調查結果只有2.1%),其中男生為16.1%,女生為4.8%,而且多次性行為的情況尤其突出,男生多次性行為已經達到了81.8%,女生為77.8%。也就是說,一旦突破了第一次的底線之后,性行為就變成“家常便飯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中學生不講性,性教育等于白講。郭麗說,處于的孩子負面情緒多,特別是叛逆期對家長的對抗排斥,急于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想要成熟,抵制管制,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孤獨感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急于找一個人來陪伴自己度過這段孤獨日子,因而就容易發生和性行為。發生性行為多的孩子,其自尊水平低于一般同齡人,而情緒孤獨感又高于一般同齡人。
下一篇:給心靈做個美容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春期為何情緒不穩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