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每天為何叫媽“賊婆”?
分類: 兒童心理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1-22
閱讀 :348
“現在的學生問題為何如此多?”在與家長溝通時,記者和他們探討了這一話題。以下是三位比較典型的家長的看法,雖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出現的問題也不一樣,但他們的一些看法也許值得許多家長和老師注意。
建議學校在初中就開設心理課
“建議學校在初中就開設心理課,這個課程不需要很專業,但可以給孩子一個傾訴或釋放壓力的機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長提出了這樣的建議。他說,如果學校開設心理課,老師在平時能多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況,也許他的孩子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這位先生的孩子曾因不能承受學習壓力,不得不在高考前一個學期住院接受心理治療,放棄高考。他為此痛哭了好幾天。他告訴記者,以前他總以孩子很自覺、學習很用功而自豪,卻很少關心孩子的心理,學校也這樣,等孩子真的病了,還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回事。“在和心理醫生多次溝通后,我才知道其實孩子的心理在初中時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只是我們一點也不知道,老師也沒注意到這個成績優秀的學生所發生的變化。”這位先生告訴記者,據其了解,大部分初、高中都沒有開設心理課,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往往都是自我調節,大部分孩子也許都能成功地自我調節,而也有些像他孩子一樣的學生,沒能走出這個沼澤,以致越陷越深,最后成病。
“現在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競爭太激烈了,致使老師只知道抓學生的成績,而很少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這位先生說,孩子病后,他接觸了大量的心理專家和心理知識,現在他明白了心理疏導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他強烈建議學校開設心理課(初中一周至少開設一節、高中一周至少開設兩節),讓孩子有個傾訴的空間。
老師尖刻的話語傷害了孩子
“因為那位老師的話傷了她,我女兒到現在對那件事情還耿耿于懷,而且越來越憂郁。”上周二,金華市區的嚴女士打電話來請求記者幫其找一名心理咨詢師開導開導她女兒。
嚴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女兒原本很開朗,很陽光,但初二的第二學期,由于一件事情被老師批評了,當時老師說話比較尖刻,沒想到女兒竟因此被“傷”。從那以后,變得越來越憂郁,也越來越偏激,老師有一點不好,就認為老師變態。盡管,她多次找女兒談,告訴她這是成長過程中經歷的一件小事情,讓女兒把事情想開點,不要太偏激,但溝通非常困難,也沒什么效果。現在,她要和女兒說上話都比較困難。“沒想到老師的話對孩子有這么大的影響。”電話中,嚴女士一遍一遍地感嘆,“老師的話,怎么就讓我那個開朗、陽光的女兒不見了呢?”
家長的言行會影響孩子
“去了杭州等地,和一些心理專家溝通后,我才知道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盡管蘭溪楊女士的孩子才11歲,出現的問題與金某孩子的一些表現并不一樣,但她還是打來電話與記者探討了自己的看法。“我的兒子每天開口就叫我‘賊婆’。”楊女士告訴記者,兒子每天從早上開始就叫她“賊婆”,且許多行為很不好,在學校里問題也很多。后來,經杭州等地一些心理專家鑒定,診斷為多動癥。而在和專家探討的過程中,她才知道孩子之所以得多動癥,和她在懷孕期間心情比較急躁及生活中她的一些言行有關。像孩子開口閉口就叫她“賊婆”,與她幾年前,被幾個女人偷了錢,她在家里多次提起這事就罵那幾個女人“賊婆”有關。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孩子的成長和家長有很大關系。”楊女士告訴記者,為了糾正孩子的一些行為和心理問題,她帶孩子去看了很多心理專家,也參加了一些有關孩子心理方面糾正的集中訓練營,懂得了許多心理方面的知識及糾正方法,她希望能和更多的家長溝通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