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我們現代生活中,有不少的女大學生對于戀愛和婚姻存在很多錯誤的觀點,為了讓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提高維權意識,對以后的婚姻家庭有正確的選擇,某大學將婚戀觀教育納入先進性別文化教育之中。
將婚戀教育納入先進性別文化教育如何做好婚戀選擇題
“婚戀是一個永恒不變的‘選擇與被選擇’的命題。” 李明歡提醒女大學生,有夢很好,有追求也很好,但是在尋找的同時應花時間審視自己。畢竟,婚戀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
那么,是選擇在“寶馬車里哭”還是在“自行車上笑”呢?
李明歡認為,女性不應幻想以青春美貌換取豐富的物質享受,否則精神的空虛將成為無法擺脫的噩夢。唯有自主自立,才有膽氣、能力作出合適的選擇。
對于面臨畢業的女大學生關心的“雙城生活”問題,李明歡說:“ ‘雙城生活’確實很普遍,但這應該只是一個過程,是向平穩婚姻發展的一個過渡,只是這個過渡的時間不宜太長。我認為最終不一定非得女性一方做出犧牲,而應該雙方共同商議,誰當前發展得更好就在誰的城市共同發展。這需要雙方理智的商量,也需要雙方的理解與寬容。”
對于“老少配”婚姻,李明歡表示,現今社會年齡差很大的婚姻越來越多,這與物質的空前富裕有關,因為物質需要積累,積累的過程往往賦予男性更重的責任,能夠擔得起重任的男性往往會磨礪出吸引女性的成熟品質。其實“老少配”婚姻重點是看當事人怎么看,如果真的情投意合,年齡差距并不是問題。同時,李教授希望年輕女生如果找成熟男士做伴侶,就應該學著讓自己盡快成熟起來,與對方有更多共同語言,否則也許過不了多久彼此都會因為精神世界的分離而感到厭倦。
針對近年來一些高學歷的女生充當“小三”的現象,李明歡認為,這種現象揭露了我們的教育存在的問題,高學歷并不等于有修養、有道德,只能說對物質的追求壓垮了這些女生對道德的堅守。
李明歡建議女大學生在人生的攀登過程中,切莫一味向上看,急于爬到山峰的最頂點,要學著去做一個懂得欣賞生活、享受生命的人。
提高維權意識與維權能力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離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房價的飆升、“少子化”、以及不同社會階層價值觀的分歧與沖突使得人們難以對房產歸屬達成一致意見,離婚時往往引發爭議。
蔣月認為,正是在這種離婚案件多、人們對房產歸屬的認識意見不一致、司法裁判不統一的大背景下,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才應運而生。而它成為社會熱點話題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夫妻財產問題的新規則觸動了許多人的“敏感神經”。
蔣月就其中爭議比較集中的房產歸屬新規則等問題進行了逐一解讀。
針對新規則出臺后的應對之策,蔣月建議女大學生多學習、多了解,購房前簽訂書面協議,明確約定產權歸屬;在房產證上增加共有人姓名,將約定固定下來;證據是訴訟制勝的法寶,保存相關證據以備不時之需。
蔣月提出,女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婚姻當事人只有懷著“以誠相待”的態度,才能真正感受到婚姻帶來的幸福與美好;法律規則和公共政策只有在真正貫徹男女平等的價值觀下,才能推進婚姻家庭的和諧美滿。
“如何在民事交易安全與夫妻財產權保護之間做利益衡量?”蔣月表示,“就民事交易安全與夫妻財產權保護的利益沖突問題,目前法律是偏向交易安全的,但法律沒有為房產證未列名一方提供救濟途徑,對這一方的保護力度還不夠,對此問題還有待探討。其實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將婚姻狀況列入身份證,避免‘騙婚’‘夫妻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房產的問題’引發的糾紛。”
針對“是否可借鑒國外相關政策完善我國法律”的提問,蔣月解答,“總體而言,我們的婚姻法比較講究原則,出臺一些具體的裁判規則是很有必要的,但希望價值取向可以更加中立一些。目前法律對婦女群體的保護力度仍有欠缺,在考量家庭貢獻上偏重對家庭物質方面的貢獻,忽視了婦女在家務、撫養子女贍養老人方面的無形付出。”
蔣月說,“男娶女嫁”“男強女弱”的傳統婚配觀對社會的影響不容忽視,對群體而言要通過法律、公共政策等各種規則來破解;但對個體而言,很難突破,畢竟幾千年的傳統觀念在人們的意識形態中已根深蒂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化解。
有女大學生表示,婚姻家庭關系是女大學生社會關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關系,講座不僅對大家更好地理解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相關條文與立法精神大有裨益,更有助于她們形成誠懇平和的婚戀態度。
下一篇:怎樣能夠避免不幸的婚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婚后女人沒有安全感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