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部分年齡在25歲到40歲之間的高學歷者,常常在沒有任何病理變化,也沒有任何器質性改變的前提下,突發性地出現惡心、嘔吐、焦躁、神經衰弱、精神疲憊等癥狀,還會并發停經、閉經和痛經等。他們發病間隔不一,起病時間也不一定。有關專家認定,這是一種身心障礙,定名為“信息焦慮綜合征”。所謂“信息焦慮綜合征”,又叫“知識焦慮綜合征”。在信息爆炸時代,人們對信息的吸收是成平方數增長的,但人類的思維模式還沒有很好地調整到可以接受如此大量信息的階段,由此就會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強迫和緊張,非常接近精神病學中的焦慮癥狀。
過量地吸收信息,并非是一個主動意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被動的行為。從日常生活上看,每天連續看電視、聽廣播的人和每天都泡在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的人都很容易引發焦慮。從職業來講,記者、廣告員、信息員、網站管理員等都是該癥的高發人群。
其實,“信息焦慮綜合征”本身并不可怕,也不用擔心它會轉變為精神,只要能意識到它起病的原因,并正確對待治療,還是可以有效緩解的。以下的方法可以幫助大家甩掉“信息焦慮綜合征”:
1.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營養神經的藥物;
2.每天保證睡眠8小時;
3.每天接受信息的媒體不超過兩種;
4.每天的工作列出計劃,盡量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
5.每天睡前堅持鍛煉15分鐘;
6.每天飲水量要超過3000毫升;
7.生活有規律,減少娛樂,嚴禁飲酒。
編輯推薦:
下一篇:無憂自愁的現代焦慮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向大家介紹焦慮癥的幾種治療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