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隨著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不少都市白領都患上了“強迫癥”,而且強迫癥狀已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大多數人沒有感覺到而已。那么癥狀有哪些呢?
1.無法控制自己總愛熬夜
2.總是懷疑自己有問題
3.多次重復無意義行為
調查發現,八成受訪網民有“強迫癥”。最近,網上開展了《辦公室一族,你是否有強迫癥狀?》的調查,超八成調查者都表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強迫癥狀。調查中,“你認為自己是否具有強迫癥狀”這一問題,近三成網友表示“有,且經常強迫自己做一些非必要的事情”;超過五成的網友表示,自己偶爾會強迫自己;只有不到二成的網友稱從不勉強自己。
在“強迫癥狀發生在哪些方面”這一問題上,37.97%的網友都表示,每當出門后,只要不完全確定是否鎖門,就要強迫自己返回檢查。13.90%的網友愛強迫自己晚睡,表示就算困得不行了,也要強迫自己熬夜上網、看小說。其余的網友則分別選擇了強迫自己反復做清潔、走樓梯必須走右邊等等。還有一些白領列舉了五花八門的自我強迫癥狀,如時不時翻下包以確認東西是否還在等。
在“你認為哪個行業最容易出現強迫癥狀”這一問題中,24.60%的網友選擇了銷售行業,排在第二位的是設計行業。網友認為強迫癥狀比較突出的還有:公關、人力資源、媒體等行業。記者調查發現,工作中越是多面手的人,就越容易出現一些看似怪異的強迫癥狀。
“‘強迫癥’是焦慮癥的一種,患者總是被一種強迫思維所困擾。在生活中反復出現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患者雖然知道這樣是沒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卻無法擺脫。”長沙市心理學會辦公室主任劉立京說,在他們所接觸的心理咨詢和治療的案例中,強迫癥患者占到了10%左右,并且發病者多在35歲以下,以都市白領為主。目前,“強迫癥”已經被列入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一,成為21世紀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點。
其實,強迫癥都是“鴨梨山大”惹出的禍。
根據大量的案例分析,心理學專家們發現,“強迫癥”患者在性格上有一些共同特征:性格相對較內向,甚至自閉;自制能力差,少數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膽小怕事、怕犯錯誤、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謹慎,反復思想,事后不斷嘀咕并多次檢查,總希望達到盡善盡美;在眾人面前十分拘謹,容易發窘,對自己過分克制,要求嚴格等。“像那種總是懷疑沒鎖門的患者,就是典型的不自信。”劉立京說。
由于在有強迫行為的人群中,追求完美的白領精英和大學生相對較多,不少專家形容其為“時尚病”。專家認為,電視、電腦、手機、互聯網等各種現代化的通訊設備和傳播手段給人們帶來方便,也給職場人士帶來新的困擾,他們容易出現焦躁、恐慌,甚至頭暈、胸悶等癥狀。
專家指出,“鴨梨山大”的都市白領,尤其容易患信息焦慮癥、網絡綜合征、手機強迫癥,這些“時尚病”是社會進步的一種代價。
有強迫行為者要加強與外界和他人的溝通,學會多角度看待問題,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世界和觀念中,要有意識地強迫自己不要懷疑自己。對那些有強迫行為,但還不構成心理疾病的人,心理醫生提供了幾種自我減輕癥狀的方法:
心理暗示。比如懷疑車門沒鎖好,在第一次鎖好車門后,站在車子旁,心里反復告誡自己:“我已經鎖好車門了,現在轉身離開,沒事!”如此這樣反復念叨幾遍,并堅持這樣做下去。
紙條提醒。在辦公桌醒目位置貼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已經做得很棒了!很好了!”提醒自己不要事事太過追求完美。
自我統計。做一個統計表格,查看自己一天下來,在哪些方面有重復強迫行為,記錄重復的次數。同時,給自己設立目標,要求自己逐漸減少強迫次數。
下一篇:月經遲來引發的強迫癥心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強迫癥的生理表現主要有哪些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