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強迫的泥潭——森田療法指導集錦》
分類: 強迫癥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08
閱讀 :442
此順其自然非彼順其自然
森田療法是治療強迫癥比較好的方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這四個字則是治療是否有效的前提條件。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對"順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夠深的或是錯誤的,因而造成森田療法對他們的治療毫無效果,甚至使他們對森田療法本身是否有效都產生了懷疑。揪其原因,其實是他們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其含義,以為"順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對自己的問題不加控制,痛苦就讓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強迫觀念的患者,他可能就會錯誤的認為"順其自然"就是讓自己一直強迫下去。
要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規律"。比如白天與黑夜的輪回、天氣有晴也有雨,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它是不能人為控制的,我們人必須遵循、接受這些規律才會過得快樂。倘若人整天都抱怨為什么會有黑夜,或者認為下雨是不應該的,那么就違背的"自然規律",結果肯定是自找苦吃。
而我們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規律的,比如情緒,它就是我們不能人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從發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會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結束,反之則不然。舉例來說,比如你馬上要參加一個重要的考試,這時你感到焦慮、緊張,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緒,它很快就會消失或者轉化為你努力復習的動力,而倘若你認為自己不應該出現緊張或焦慮,那么你就違背的情緒的"自然規律",焦慮、緊張就會越來越嚴重。又比如說一個社交恐怖癥的患者,性格內向,他和陌生人說話時感到緊張和不自在。他覺得不應該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現得不緊張,其結果是他越來越緊張,以至于到現在看到熟人也開始緊張了。他之所以會發展到現在的這種癥狀,其原因是他違背他自己的"自然規律"。他的性格是內向的,而內向的人的特點就是靦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談話,肯定會出現緊張、不自在的心理反應的。而他自己卻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規律",和"自然規律"對抗,結果必然會如此。
人本身還有一個自然的現象是古怪的、可怕的、骯臟的念頭上必然會出現的,在這里我們暫且把他稱做雜念,而雜念也和情緒一樣,它也有自己的的一套從發生到消失的過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無意義的"雜念",不理會它,那么它將不會影響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辯論等,那么你就會被它束縛。例如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上課的時候,他的頭腦里突然出現了一個雜念——我要把老師殺了。這個念頭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念頭,他覺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責和想為什么自己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從而對這一念頭形成了強迫。這個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念頭,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這為老師平時對學習要求非常嚴格,以至于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個念頭的出現其實就是這個學生的潛意識對壓力的一種發泄。在這里,讓學生本身明白其潛意識過程是不太現實的,但倘若這個學生事前就明白雜念是必然會出現的道理,那么他有可能就不會那么在意這個雜念了,從而避免強迫觀念的形成。
上面講的是"順其自然"中"自然"這兩個字的含義。那么怎么樣才是正確的"順其自然"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在認識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規律"的情緒或雜念。舉一個形象的比喻,比如我們把平靜的湖水比做是我們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漣漪比喻成影響我們情緒或雜念。那么你說我們要怎么樣才能制止漣漪不斷的產生呢?是繼續向湖水投石頭還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漣漪呢?答案當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順其自然"。
當然為了能讓"順其自然"對你的問題產生效果,就得結合"為所當為"。也就是說,你在"順其自然"的同時,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觀的現實中,該工作就去做工作,該學習就去學習,該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當然也許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困惑你的觀念、雜念仍舊讓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們是遲早會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現實生活中你該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雜念、情緒就會在你認真做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強迫癥難治的兩點原因
強迫癥是一種比較難治的心理疾病,它帶給人的痛苦是非親身經歷者難以體會的。在現實中,很多強迫癥患者都在選用森田療法來治療自己的強迫癥,但治療的效果有時卻是差強人意的,當然這并不是森田療法不好,而是由于沒有正確地理解森田的精神所導致的。以前我曾寫過一篇《此順其自然非彼順其自然》來說明“順其自然”的真正含義是什么。這里我將再分析一下除了沒有正確理解森田精神之外的強迫癥難治的另外兩點原因。
1、人都有強迫傾向
強迫癥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頭腦里再也不要出現一絲的強迫觀念
了。這個想法雖然是美好的,但同時也是危險的,因為沒有一絲的強迫觀念是完美主義的想法,它會為你以后從強迫癥的旋渦里走出來埋下一個隱患。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會遇到一些挫折、不順和需要做出選擇的事情,而這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為此煩惱,會不斷地在頭腦里反復地想該怎么樣處理這些事情,特別是當我們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有可能這種反復地想會持續得更久,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反復地想就是一種強迫,所以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強迫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們在事情解決之后,強迫也就跟著結束了。
所以強迫癥患者應該放棄不要一絲的強迫觀念出現的完美主義愿望,因為你抱著它不放,生活中這些必然的強迫就會與你的強迫癥結合起來加重你的癥狀,這也是為什么強迫癥難以跟除的原因,因為強迫是根本就無法徹底根除的。
其實強迫癥給我們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強迫的觀念或行為,而是伴隨著這些觀念和行為出現的焦慮、緊張和不安的情緒。你不訪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緒是平靜的,甚至是愉快的,那么即便是反復地想問題的癥狀依然存在,你還會有以前那么痛苦嗎?所以要想治療強迫就不要將癥狀視為大敵,而要接受癥狀,只有這樣,你才不會把癥狀看得那么重要,癥狀不重要了情緒才會平靜,而只有情緒平靜了才會反過來使癥狀得到緩解和消失。
2、強迫的泛化
強迫癥有個特點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說最開始我們強迫的只有一個觀念,但到后來,強迫的觀念越來越多,一個接著一個地強迫,它們可能是同時強迫,也可能是一個替代一個地強迫。強迫泛化的原因首先得有人格說起,一般來說患有強迫癥的人都是比較內向的,同時又完美主義、敏感和固執的。而在患上強迫癥后,由于癥狀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分中的敏感跟加敏感,所以產生泛化。當然如果從行為的角度來說是因為形成了一種強迫的習慣。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泛化其實就是心理沖突持續得不到解決的一種表現。
那么我們要怎么樣來防止強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簡單,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泛化的存在,當出現泛化的時候,不用去理睬這些讓你反復想的觀念,而應該該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么泛化就不會影響你。當然有的時候這些泛化的強迫觀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確的,給人的感覺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記住,這是個陷阱,只要你一去想它,那么你就又陷入了強迫的怪圈。
為了讓大家對泛化理解清楚,下面我將舉例說明:比如某人他最開始只是反復地強迫別人是不是覺得他很怪,由于這個強迫的沖突持續得不到解決,于是他又對其他事物產生了強迫,如他在看關于人體科教片的時候,他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就是我們人要分男人和女人兩種性別,于是他又反復地思考這個問題,而后,他在出門后又突然想到門是不是沒有鎖好,于是又強迫地思考這個問題,以此類推,強迫的東西就越來越多,而這些其實全是強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強迫會泛化,那么當他出現泛化的時候就會警覺和認識到原來不是這些問題(人為什么分男女兩種性別等)有什么意義,而是癥狀在泛化,這樣他的心里就有底了,內心的焦慮情緒會減少很多,同時也為能順其自然,不去在意這些癥狀找到了一個理由。
森田療法治療失眠
失眠,是困擾現代人的一個普遍問題。而導致失眠的原因有兩種: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由于軀體不適、疾病或創傷的疼痛而導致的失眠;而心理因素則是指那些由心理困惑導致的失眠。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由心理因素而導致失眠的人越來越多,已成為失眠患者的主力軍。
由心理因素導致失眠的人,最初階段主要是為一些困惑自己的事情煩惱、擔心、焦慮而產生的失眠。就這一階段而言,還沒有多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困惑我們的事情,為之失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種情況的失眠一般會在一周之內就會好轉。但如果這時由于人們對睡眠知識的不了解或采取了一些錯誤的心理應對方法,那么失眠將進一步嚴重,這時造成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將不再是先前那些煩惱他的事情,而變成了另一問題:要是自己再睡不著怎么辦?也就是說失眠原因變成了因為擔心失眠本身而造成了失眠。處于這一階段的人,往往會對夜晚會產生一種恐懼感,有時甚至看到床都會產生焦慮的情緒。
在這里我們將向大家介紹如何運用日本的森田療法對由心理因素導致的失眠進行治療的方法。
1、首先要對失眠本身有正確的認識:就象前面說過的,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會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為之失眠是正常的現象。所以當失眠出現時,我們不應該強迫自己盡快克服失眠,因為你越是努力克服,你的精神就越集中,你就越興奮,而一興奮你又怎么會睡得著呢?所以我們正確的態度就是要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失眠,接受失眠,甚至是享受失眠,不去想它、不去管它,不把失眠當回事,那么失眠將不會成為困繞你的問題。
2、就是要知道睡眠的規律:睡眠是一個自然的生理現象,它有自己的一套規律來讓我們每個人進入夢鄉,所以當你煩惱而睡不著的時候,你根本就不用去擔心睡不著的問題,只要你靜靜地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就行了,睡眠會自然而然地引領你睡著的。這就是為什么我會在前一條的最后說不去想它、不去管它的意思。當然進入夢鄉的時間長短是因人而異的,但不管長或短,你只要記住不去管它,不去想它就對了。
3、就是要知道睡眠時間的長短到底會對人有什么樣的影響,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擔心自己睡不著的重要原因就是害怕沒睡好會對明天的工作、學習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其實就睡眠時間而言,長短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需要晚上睡上10小時,白天才有精神,但有些人只需要4個小時就夠了,甚至更有甚者2小時就夠了。不過經過科學的研究,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5小時睡眠時間就夠了,所以即便是你晚上沒有睡足5個小時,也沒關系,因為第二天中午你還可以午休。至于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可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世界上還從沒有哪人是因為失眠而死掉的。
4、就是睡眠最好要有一定的時間規律,不要今天晚上12點睡,明天晚上2點睡,而后天晚上又在9點就睡了。還有就是早上也要定時起床。平時沒事的時候,特別是失眠期間,不要白天有事沒事就躺在床上。而應該該工作就工作,該學習就學習,到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在上床睡覺。
以上四點,如果你能深刻的理解和堅持運用,那么對你的失眠一定會有所幫助的。
強迫癥該用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
強迫癥是神經癥的一種,它的主要癥狀是以反復出現某些觀念和某種行為為特征。它的發病原因至今還是個迷,不過我們現在能夠知道的是它的發生總與人的性格特征、曾經的心理創傷(特別是性方面的問題)以及應激事件是緊密相關的。
目前在治療強迫癥的臨床中,主要有兩種治療傾向,一是主張用藥物治療,第二是用心理治療,但是到底那種治療傾向才是比較有效的呢?
筆者在以往的治療中曾接待過一些強迫癥患者,他們其實在很早之前就開始到處尋醫治療自己的問題了,但是至今都未治愈,最長者有10年的治療史,揪起原因主要是他們以前都是單純地用藥物治療。
我們知道強迫癥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個體的完美主義傾向,敏感內向以及錯誤的思維模式或思維習慣導致的。藥物治療主要是通過調節大腦的生理機制來達到治療的效果,所以藥物它并不是針對強迫癥的病源來進行治療的,因而它是治標的,其作用只能是暫時的控制癥狀,而無法達到治愈癥狀。中國有句古話叫“心病還需心藥醫”,所以對強迫癥的治療應該要以心理治療為主,糾正其個性缺點和錯誤的思維模式或習慣才是治本。
不過在這里我要提的一點是,倘若針對比較嚴重的強迫癥,在治療初期單獨地使用心理治療也是有弊端的,因為心理治療一般都需要患者花一定的時間去理解和實踐治療的理論和觀點才會有效果。而強迫癥的癥狀一旦爆發,如果患者對心理治療的理論或觀點還沒有真正的理解,那么就會造成心理治療的失敗,從而使患者對心理治療喪失信心,導致他今后不再治療或去尋求單純的藥物治療,其結果必然是久治不愈。
所以治療強迫癥,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按其癥狀的嚴重程度來分類治療:對癥狀比較輕的患者可以直接用心理治療就可以治愈,而不必使用藥物;而對于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比較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在心理治療為主的情況下,輔助地使用藥物。大概的治療程序如下:在治療初期,可以適當地服用一些藥物來控制和穩定癥狀的發展,同時配合心理治療。而當患者在實踐中逐漸獲得心理治療的效果后,一方面繼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則應該逐漸地減少藥物,并最終停止藥物。
接納癥狀
其實不論是強迫癥患者還是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納癥狀。當然我們能夠深深地體會到那些癥狀給患者朋友們帶來的痛苦,也深深地知道患者朋友們心中那種迫切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好起來的心情,所以他們對癥狀的不接納、自責,甚至是憎恨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說的是,雖然這些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真的這么做了,卻是和你盡快想好起來的初衷愿望是背道而馳的。
這里我將打一比喻來說明為什么接納癥狀才會真正地讓自己盡快地好起來。比如說,我們的手部或腳部有個地方被擦傷了,留下了一塊血液凝結的傷疤,你說我們應該怎么做才會讓這塊傷疤在我們的身體上消失呢,正確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接受它,根本不用去管它,因為等到這塊疤痕下的皮膚完全愈合后,它自然就會脫落而消失。
而倘若我們把這塊疤痕比做強迫癥,那么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強迫癥患者們又是如何對待這塊傷疤的呢?他們是不斷去摳這塊傷疤,恨不得瞬間就把這塊傷疤永遠地去掉,但這樣做的結果又如何呢?其結果無非就是越摳越流血,越摳傷疤越大。而最終強迫癥也就這樣被患者緊緊地摳住了。
所以,面對已經出現的癥狀,我們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使我們好起來的做法就是接納它,不把它當會事情,那么癥狀就會在我們這種容納的心態中減輕很多,并且就會順其自然地逐漸消失。
為所當為
如果要選出森田療法中最有效的治療理論或觀點,我想非“為所當為”莫屬。那么什么叫“為所當為”呢?簡單講就是認真地做你該做的事情,比如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這些都是你該去做的事情。
仔細想想強迫癥患者與正常健康人的區別是什么?其實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強迫癥患者忘記了“為所當為”,忘記自己該去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內心中的一個念頭、一個情緒中,所以所以久而久之,他們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直惡性的、喜歡固著念頭以及情緒的習慣中,因此強迫癥就這樣產生了。
而我們正常的健康人呢?他們之所以沒有得強迫癥,則是因為他們則是一直在“為所當為”,他們的注意力不是關注在某一個念頭以及某一個情緒上,而是關注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應該去做的一些事情上,所以強迫癥就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那么反過來,我們要怎樣才能消除強迫的癥狀呢?不言而喻,從現在開始,你就得“為所當為”,既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這些你應該去做的事情,并努力把它們做好,同時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會自己的些癥狀,那么久而久之,就會改變那種惡性的、喜歡固著念頭以及情緒的習慣,所有的強迫癥狀也就會在你“為所當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完美是把雙刃劍
強迫癥等神經癥患者的人格特征中有一條就是完美主義。他們除了對外在的事物要求盡善盡美外,在內心的深處也總是認為自己的完美的,是優秀的人。當然認為自己優秀并沒有錯,這是一種很好的自我評價,會增加一個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實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可以說如果人們沒有追求完美的愿望,社會也就不會進步了。
可是既然追求完美是有好處的,那為什么一些追求完美的人們最終卻得了強迫癥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完美把雙刃劍,適當的完美是可以促進一個人發展,而過度的完美,既過度到偏執和狂妄的完美只能阻止一個人的發展,很不幸的是,強迫癥等神經癥的患者身上往往都有過度完美的傾向。他們對自己評價往往是與現實的能力嚴重脫節的,當然這里指的脫節并不是說他們是完全沒有能力,而是說他們把潛力和能力搞混了(潛力是指未來發展可能達到的能力,而能力是指此刻你就已經擁有的實力)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現在已經是潛力完全發揮出來的一個完人了。所以,他們在腦海里常常會有這樣一種想法:我是一個凌駕于眾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
正由于這樣,因而他們會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許自己身上有一點的瑕疵,所以非常地重視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對自己表現出的不足和缺點自責。倘若他們長時間都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其實可以說是他們不論怎么努力都是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的,因為他們的要求是要自己做一個完美無缺的人,而這個世界上有完美無缺的人嗎?沒有,所以他們必定會陷入自責、抱怨、自憐的惡性循環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社交困難和障礙,因為他們無法面對自己在他們人面前是一個有缺點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
而這時如果再加上一些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如心理創傷、性心理問題等或認知偏差,還有就是敏感,內向等性格特征,就極有可能出現強迫癥、焦慮癥、抑郁癥、恐怖癥等神經癥。
所以要想走出強迫癥等神經癥的痛苦,就必然要改掉完美主義的人格特征,其方法就是客觀的看待問題,要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們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時不要以完美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要允許自己有缺點,因為任何人都有缺點,總之一句話就是要學會善待自己、寬容自己和接納自己。也只有善待、寬容和接納自己后,內心才會從沖突中平靜下來,這樣才可能走出強迫癥。
記得森田正馬先生曾說過,患有神經癥的人都是優秀的人,也只有優秀的人才可能患有神經癥,他們與其他那些優秀而健康的人的區別就在于神經癥患者是發揮出了起優秀的短處,而優秀而健康的人卻是發揮出了優秀的長處。這真是金玉良言啊,值得我們好好地反思!
多想少做與少想多做
對強迫癥的解釋,其實可以用多想少做與少想多做這兩個簡單的名詞來解釋。
一個人為什么得強迫癥呢?因為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這一點沒有人會反對吧,強迫癥患者可以好好地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一天到晚把90%甚至更多的時間都花在想那些無聊而沒有答案的問題上,而對吃飯、學習、工作、玩耍等等這些事情是一點都心不在焉呢?
而一個人為什么沒有得強迫癥呢?因為他最多花50%的時間在想,還有50%的時間在做事情,當然甚至是60%、70%、80%、90%都是在做事情的,并且對所做的事情都充分投入進去。
所以,可以說強迫癥患者和健康人之間剛好是兩個反方向,一個是多想少做,一個少想多做。因此其實要想治療好強迫也并不難,只要你像健康人一樣少想多做就行了。
放棄治療
都說森田療法是放棄療法,意思就是說只要你徹底地放棄治療,那么你的神經癥也就好了.的確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可以說是精髓之言。于是很多的患者朋友就抱著這句話去放棄治療了,強迫就讓它強迫,就讓自己沉溺在強迫的癥狀中,結果到頭來放棄治療不但沒有治療好自己的問題,反倒是越放棄越強迫。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于患者的以偏概全,抱起半邊就走思想導致的。他們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放棄,而沒有深刻地考慮過怎樣的放棄才是真正的放棄。
其實要想真正的放棄,有個前提就是首先要接受你的癥狀,承認癥狀是你身體的一部份,并接受你現在狀態就是正常的狀態。為什么呢?因為你只有完全地接受你的癥狀了,把它當做你身體的一部分,那么你才能對癥狀不敏感,才會使你的注意力更容易地放在客觀現實中你該做的事情上,舉個例子例子來說,你說誰會對自己身上長了兩只手而困惑呢?因為每個人都有兩只手,這是正常的,所以你才會不去在意它。.因此,你只有接受癥狀的正常,那么你才會真正放棄對癥狀的治療而達到真正治療的作用,無為而治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放棄治療其實就是忘記強迫癥,是對癥狀的脫敏,癥狀被忘記了,那么你的注意力才會放在你該做的事情上。而這樣你也就達到了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而倘若你沒有首先接受你的癥狀,那么癥狀對你來說,就是身體的一個異物,而我們人對身體異物本能反應就是排斥。所以在排斥的前提下,你說你的放棄是真正的放棄嗎?在這種前提下的放棄其實是一種壓抑,是對癥狀另一個角度的關注。
所以大家要想放棄治療,首先就要接納癥狀啊。
癥狀外的陷阱
有許多強迫癥患者朋友都曾問我這么一個問題,說他們對森田療法是理解正確了的.但為什么自己的強迫癥還是反反復復地無法根除呢?關于這一點我想說的是,雖然你們理解正確了,也去實踐了.但是你們卻沒有注意到癥狀外的陷阱,所以你們無論走多遠始終都會被陷阱給拉回來到癥狀中去的.
那么癥狀外的陷阱是什么呢?陷阱有兩個,一個是所謂的理性,二便是縱容.
我們知道強迫癥患者其實是很聰明的,思維能力強,并且非常地理性,不過他們的理性是和完美主義結合在一起的,所以他們才會非要把沒有答案的問題在大腦里理性地搞清楚.本來在接受治療后,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實踐得好好的,癥狀也好了很多.但是就在這個關鍵時期,強迫癥患者所謂的理性卻也開始復蘇了.他們會在沒事或冷靜的時候偶爾地想一下,其實以前強迫觀念中的某些東西其實還是有點道理的。
這里我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有個人的強迫觀念是擔心自己天花板上的吊燈會掉下來。他會想:“以前確實是多想了,沒有意義。不過仔細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牢固,還是有可能掉下來啊,只不過幾率很小-------?!边@時他可能意識到自己快陷入強迫了,于是就停止去想燈的問題。但他的“理性”會立刻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牢固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啊,”于是他的心中立刻就有了一種非想不可,不想自己反倒是錯的念頭逼著他去想下去,結果癥狀就這樣又恢復了。
而所謂的縱容,我稱它為吃飽了沒事干,沒事找事。有時候我們的強迫癥患者由于癥狀緩解了很多,所以心情特別的開心,于是他可能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就是對以往的癥狀進行炫耀,故意地再去在去想一想以前強迫的觀念,好像是要告訴癥狀他可以擺脫它了。而實際上這么做是非常危險的,常常容易想著想著就又想成癥狀了。
所以,在治療強迫癥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兩個陷阱。針對理性的陷阱,具體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論某些理性的思想是多么正確,記住,只要是和強迫的觀念沾邊的,統統都不要去想,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去。即便自己感到不去想是錯的,非要去想不可,也不要去想,因為這正是陷阱誘惑你的地方。你挺住了你的強迫也就好了,否則就又陷入癥狀中去了;而針對縱容這個陷阱的具體做法也很簡單,就是不要縱容,把自己的高興勁投入到自己該做的事情上吧。
痊愈的含義
強迫癥患者最大的愿望無非是痊愈了。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痊愈呢?如果你認為是癥狀的完全消失,那么我敢肯定,你將永遠強迫,因為真正的痊愈并非如此。
我們知道其實強迫癥患者之所以強迫,根本的原因就是違背自然,把正常的問題當做是不正常的,所以才強迫。舉例子來說,比如一個男人在街上看到漂亮的女人,于是這個男人產生了想與這個女人親密的念頭。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任何一個生理正常的男人可能都會出現這樣的想法,但強迫癥患者卻不一樣,他認為自己不應該這樣的想法,認為自己這樣想就是不道德的、齷齪的,于是就去壓制這個念頭,而其結果就是他得了強迫癥;又比如說一個人他在與人談話時,總是在想自己該怎么樣來回答別人的問話,并認為自己不該有這樣的想法,認為有這想法是不正常。而其實呢?我們每一個人在與別人談話時候,都是在不停地思考如何回答別人的提問,只不過正常的人是在無意識地思考,而之所以無意識地思考,是因為它就跟我們的呼吸一樣,是自然發生的過程,根本就不需要我們人主動去控制的。而強迫癥患者卻非要把這種正常的、無意識地思考揪出來,當做不正常的,所以不強迫才怪。
所以,強迫癥患者認為的癥狀,其實是我們每個人身上非常正常的、必然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是和我們人的吃飯、睡覺、呼吸等是相同的,你說又怎么能徹底去除這些呢?只要是活著的人,我想都不可能。
所以真正的痊愈并不是去除癥狀,而是接受癥狀的正常性。讓原本正常的東西恢復正常,你就不會對它排斥和關注,你的情緒也就平靜了,你也才會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你該做事情中,所謂的癥狀也才會在你做事的過程中徹底地消失而痊愈了。
覺知癥狀
癥狀之所以難以消除,除了癥狀本身確實很頑固外,還有一點就是患者朋友缺少對癥狀的覺知,始終把癥狀中的所想,所擔憂的事情,當做真的要發生的事情去對待,結果必然是沉溺下去。
而實際上我們只要能覺知癥狀,那么我們就能很好地面對癥狀、擺脫癥狀。覺知癥狀的意思就是說當某一個引起我們不安的念頭出現并持續地影響我們時候,我們一定要知道,此刻真正使我們不安的不是念頭的內容,而是癥狀,這個念頭本身就是一個癥狀,是這個癥狀在影響我們,使我們不安。
舉例來說,比如某人在外面走路時看到路旁有人在燒錢紙,他回來后就擔憂自己的面衣上是否沾有燒錢紙的灰塵,于是就十遍、百遍地反復想自己的衣服上是否真的沾有錢紙的灰塵。他之所以如此,實際上就是沒有覺知癥狀,而把自己擔憂的內容當做是真的、正事去對待導致的。
而覺知癥狀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在想了十遍、二十遍都沒有結果,同時伴隨焦慮不安的時候,他就應該立刻醒悟到此刻影響他的已經不是這個問題本身了,而是強迫的癥狀。這時他要做的就是立刻停止繼續想下去,接受停止不想后的不安,而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融入到生活中的實踐中去。
森田療法的意志釋疑
強迫思維本質實際上就是患者在利用他們的強大意志反復地在頭腦里壓制或抵抗那些引起他們不安的想法的出現。
森田認為,要想擺脫強迫,最好的方法就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既接受這些癥狀的出現,然后不去管它,自己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那么這些癥狀就會在你做事的過程中自然地消失。
很多患者朋友在看了森田后,明白了癥狀的產生是由于用意志去壓制有關,但是他們同時也非常的疑惑,因為他們覺得森田療法里不去管癥狀,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實際上也是有意志的成分在里面的,他們害怕森田療法里的意志的會再次導致他們強迫,于是便對森田也恐懼起來,甚至由此導致了治療的失敗。
其實患者朋友這種對森田的疑惑本身就是一種強迫的癥狀,是一種對森田理論的強迫。要想擺脫理論的強迫與擺脫其他強迫的癥狀的方法是一樣的,就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這里我就不在具體贅述。
不過在這里我還是要講一下關于意志的問題,森田療法里的確是有用到意志的,但這個意志是用在行動上和實踐上的,既在治療的過程中要用意志去努力地生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強迫癥患者很多時候,都是以情緒作為自己生活的準則,比如情緒不好的時候,他們就不想吃飯了、不想工作了等,這時如果你真的不吃飯了,不工作了,那么你就沒有為所當為,必然很難走出強迫。所以這時你就要用意志讓自己去吃飯,去工作,去做你該做的事情,并在這過程中真正地融入生活中去,只有這樣才能漸漸地改掉以情緒為準則的行為方式。
綜上所述,強迫癥狀中的意志與森田療法中意志的區別就在于,強迫癥是因為我們把意志用來在腦海里與自己的思想斗爭,而森田療法中的意志則是用在努力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上的。正所謂此意志非彼意志,大家一定好搞清楚啊,以免自尋煩惱。
當然用意志去努力生活與順其自然并不是矛盾的,更不是對自然的壓制,他們之間的關系一種相互的容納,簡單講就是森田所說的帶著癥狀去生活,是一種即便情緒不舒服,也要繼續生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的態度.
接受正常,不想癥狀的疑問?
時常都有一些患者朋友問我這么一個問題:森田的書上說癥狀都是正常的,那么既然癥狀是正常的,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去想呢?
在這里我將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寫出來,以便更多的朋友祛除疑惑。其實森田所說的癥狀的正常性,是指的我們人頭腦中出現的雜念的現象是正常的,是指的現象,而不是說的雜念的內容。
雜念之所以是雜念,那里因為它的內容本身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骯臟的、恐怖的等等。所以如果你主動去想、去關注雜念內容的話,必然就會陷入一個永無止境的死循環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強迫。
而之所以我們可以不去管,那時因為我們人在頭腦中出現雜念的現象是有自己從發生到消失的規律的,根本就用不著我們的意識去管的。它就跟我們呼吸一樣,自然的呼,自然地吸,雜念自然的出現了,自然也會消失。
你用意識去管了,反倒是違背了它的自然規律,結果肯定是自討苦吃。所以面對癥狀,我們是不用去管它去想它的,你自己該干什么就去干什么,這樣它就恢復了自然的規律:自然地發生,自然地消失,最終你根本就意識不到它了。
不為痛苦停住腳步
人生在世,痛苦何其多?
當然在主觀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永遠快樂的,沒有任何的痛苦。雖然這種理想是美好的,但和現實卻是有差距的,有時你越是追求快樂,卻越是痛苦不堪的。因為人生不可能天天快樂,就如同人生不可能天天痛苦一樣。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蘇東坡的詞卻是人生最客觀的寫照。所以,要想真正獲得人生的快樂,首先你就得面對現實:人生是痛苦與快樂的結合體。你如果接受這個事實,那么可以說痛苦就遠離你一步了。當然,光這一步還是不夠的,因為你接受痛苦,并不能讓痛苦離開你。
日升日落、風云流轉,時鐘的秒針不停的跳動著,就如同我們的心臟跳動一樣。這一切其實都是在解釋著這個世界的規律,那就是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運動著。
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所以如果你想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早日離開的話,你就得向自然學習,尊崇自然的規律:不為痛苦停住腳步。
這里我得講一個佛教的小故事,說是從前有師徒弟兩個和尚正要過一條小河,當他們走到河邊時看到有個婦女也想要過這條河,但是由于河水高度及腰,且又湍急,所以這個婦女很是為難。和尚師父二話沒說,背著婦女就過河了。到了河那邊,和尚師父放下了婦女,繼續和徒弟趕路。但過了很久,和尚徒弟始終心中不安,問師父說男女有別,師父不該背哪個婦女過河,但這個師父卻對徒弟說:“我在過河后就把那個婦女放下了,你到現在還沒放下嗎?”徒弟恍然大悟。
當然這個故事佛教里的寓意是講放下的。但我想說的是,這個徒弟之所以放不下,煩惱不安,是因為他違背了大自然運動而變化的自然規律,他為那婦女的問題停下了心的腳步,停在過去的那一刻,忘記了自己當下該做什么,所以才放不下的。
其實,我們大家可以好好的想一想,為什么我們長時間都走不出痛苦呢,是痛苦本身不愿意離開我們,還是我們為了痛苦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忘卻了我們自己該做的事情而讓痛苦長存呢?
在面對痛苦的時候,我們很多人的做法是心情不好了,我們就什么都不做了,不工作了,也不學習了,不與人交流了,甚至連飯都不想吃了,只是做那里發呆,美其名曰是為了想解決的辦法,實際上這樣的行為卻是一種沉迷,是對痛苦的沉迷。
例如某人失戀了,她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失戀的痛苦上,工作也不上了,也不玩了,也不說話了。結果不但沒有走出失戀的痛苦,反倒得了抑郁癥;又如我們的強迫癥患者,為了一個偶然出現在自己思想里的觀念,他能把自己所有精力都拿來關注和壓制這個觀念,也是同樣不去工作學習了,不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了。結果必然是走進死胡同。
煩惱歸煩惱,痛苦歸痛苦,如果煩惱痛苦了,我們就什么都不做了,不管了,只是去關注煩惱和痛苦,這就是違背了自然運動變化的規律,就是停止運動,停下了自己的腳步,這樣必然是沉迷于苦海之中,無法自拔。
所以,不為痛苦停住腳步的意思就是不論我們煩惱與否,痛苦與否,我們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去做。既要抱著即便煩惱痛苦,我也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這樣我們就尊崇了自然的規律,不為痛苦停住腳步,痛苦自然就會在我們前進的步伐中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什么是癥狀與癥狀的區分問題
強迫癥患者若長期都走不出強迫,那么他們將變得異常的敏感,在生活中只要一遇到苦惱,特別是在思想上一想不通或困惑時候,都會不自覺地將這些困惑與強迫癥狀掛上勾,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擔憂和警惕強迫癥狀的到來,就仿佛草木皆兵似的。而在接受治療后,他們也時常會疑惑一個問題就是分不清什么癥狀,什么不是癥狀?就像前面提到的,只要他們一覺得自己困惑和情緒不好的時候就把一切都歸為癥狀。
其實不論是強迫癥患者還是正常的健康人,他們都會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問題,也都會為此苦惱和煩憂,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我們強迫癥患者朋友首先要認識到這一點,不要把什么都往癥狀上靠.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癥狀呢?舉例來說,比如有個患者朋友,他在經過一間房間的時候,看到桌子上有點臟,想去擦干凈,但是這時他突然控制自己不去擦,因為他覺得自己去擦了就是癥狀,于是就那里在反復地想自己到底該不該去擦的問題。
他把這個困惑搞告訴了我,我問他,如果你去擦了呢?他回答說,如果他去擦了就不會想了,也不會反復擦,自己就會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去了。
于是我又問他,那你為什么不擦呢?他說擔心自己去擦的行為是癥狀。我對他說,其實你擦也可,不擦也可,都不是什么癥狀,擦了說明你的性格比較細心,不擦說明你比較粗心而已。而你的擔憂,反復想自己該不該擦才是癥狀,又或者擦了之后,反復地擦那才是癥狀。
其實說實話,生活中一切都不是癥狀,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癥狀都是自己主觀地想出來的,你的心動了,那么癥狀就出來了,不動或動了不去管,事情過了就過了,你也就會繼續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了.
談到這里,很多患者又會提這么一個疑問,就是我們是否應該去區分什么是癥狀?什么不是癥狀呢?該怎么區分呢,是仔仔細細掌握某種標準答案,時刻準備著來對照區分嗎?這個問題,很多患者朋友都有.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去區分,那么你就錯了,因為如果你去區分,那么你的腦子里裝著的還是癥狀,況且我們每個人遇到事情和出現在腦中念頭太多太多,你如果一一區分,不是把你累死就是再次陷入強迫的死循環中,況且有的時候,這種區分都會成為一種強迫.
那我們到底該怎么辦呢?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論生活中正常問題還是的確是癥狀,我們都沒有必要去管,根本就不需要考慮區不區分的問題,繼續做你該做的事情就是了,因為正常的問題要解決,也只有通過行動才能最終解決,不是說想想問題就沒有了.而癥狀就更不可能通過想解決的. 記住,只要你還在繼續做你該做的事情,不是在那里呆呆地反復地想,反復地擔憂,反復地重復動作,那么一切都不是癥狀,即便是癥狀,也都會在你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的過程中消失殆盡。
切忌急切
強迫癥患者普遍都比較急切,巴不得癥狀一下就沒有了,馬上就恢復健康了.他們的這種心情的確可以理解的,因為強迫癥的確是非常非常痛苦的,可以說真的比死還痛苦。但是我想說的是,這種急切之心卻往往是走出強迫癥的一塊大絆腳石.很多患者朋友之所以接受治療后,又中斷治療,覺得治療沒有用,其實就是急切導致的.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治療強迫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艱難與困惑,例如對治療理論的理解錯誤,癥狀的反復等.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痊愈,其實就是在糾正理解錯誤和癥狀的反復的過程中達到的.
很多患者朋友都在讀森田,覺得森田說道接受癥狀有道理,對自己有幫助.可是他們疑惑的是,我接受癥狀了啊,雖然有好轉,為什么我就是不能徹底走出來呢?
這時,我都會問他,你真的接受了嗎?如果你接受了,那你為什么還那么急切呢?
其實急切有兩層含義:
第一就是完美主義的表現,就是希望所有的問題,都能在一瞬間完美地解決。但所有問題真的能在一瞬間解決嗎?如果可以,為什么你還會強迫這么多年呢?
第二就是還是不接受癥狀,因為急切就是想快速地祛除,而你為什么想快速的祛除呢?因為在本質上,你始終還是把癥狀當異物,你根本就沒有真真正正地接納。而這也就是為什么你不能痊愈的原因了。
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切忌急切啊!
推自己一把
很多患者朋友都說陷入癥狀后真的是很難走出來,即便是已經意識到了自己陷入了癥狀,也是感覺自己一點也動彈不得.
這時,我會說,那你就只有推自己一把,立刻讓自己行動起來,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他們會回答,我其實也知道啊,但我感覺自己真的好象沒有這個能力啊,沒有這個力量啊.這時我會說,你真的沒有能力嗎,沒有力量嗎?如果是這樣你也不會得強迫了,因為當初癥狀出來的時候,你根本就不會去管,而你不去管,反倒是符合的自然的規律.其實不是你沒有力量,而是你把力量用錯地方了,你在思維里長時間地反復地去壓制和控制癥狀,就證明了你有很堅強意志和強大力量啊.你說那個常人能幾年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做一件事情呢?但你卻做到了. 所以你怎么能說自己沒有力量呢?你的力量只是用錯了地方而已.
所以,想要走出癥狀的狀態沒有那么難,你只需要把自己一半的,甚至更少用在對抗癥狀的力量,努力的推自己一把,立刻去行動,做自己該做事情,那么你就走出癥狀了.而你的力量也因此用在正確的地方.
填飽肚子的道理
很多患者朋友之所以遲遲都走不出強迫癥,其實有的時候,并不是他們對森田的理論不理解或理解錯了,而是在于他們太重理論而輕了實踐。于是經常就可以看到這么一些患者朋友,他們在嘴上說理論是一套一套的,并且還說得非常的透徹,但是他們卻仍舊是陷在癥狀里無法自拔。
在治療強迫的過程中,正確地理解理論是很重要的,因為它關系著走的方向的正確與否,但是光曉得理論是不夠的,因為要想真正地走出強迫唯有行動行動再行動。
其實這就好比我們人肚子餓了,大家都知道只有吃飯才能填飽肚子,但是如果我們只是在那里說只有吃飯才能填飽肚子的道理就能填飽肚子嗎?答案是當然不能。要想真正填飽肚子,只有去行動,去找食物來吃。
所以,要想走出強迫,也就像我們要填飽肚子一樣,唯有行動行動再行動。
為什么森田療法使癥狀加重了?
一些患者朋友有這樣的體會,就是他們在運用森田的方法應對癥狀后反倒感到癥狀加重了:強迫的念頭越來越多或情緒也變得比以前更加的焦慮不安,甚至有的還出現了輕微的生理的不良反應。
這時如果他們沒有在心理醫生那里進行系統的治療,由于不明就里,就很容易不知所措,害怕這種情況的發生,不知道這種情況到底是怎么了?而這一害怕就會使他們與森田的方法背道而馳,他們會更加地注自己的狀態,而這樣的結果卻是越關注越焦慮。而也就在這時,他們對森田療法懷疑和否定也就跟著產生了.認為森田療法根本就無法幫助他們,而再接下來,也就是因為這種對森田的懷疑,就有可能會導致治療的失敗。
而實際上,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在接受森田治療的初期,癥狀的加重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強迫的癥狀實際上就是一種惡性習慣,當我們停止習慣時,這種習慣的慣性是必然會反彈的, 因此就會導致癥狀的加重。但這種癥狀加重的時間卻是有限的,因人而異,幾小時到幾天不等。
其實,走出癥狀的這個過程與戒煙的過程是非常類似的,很多戒煙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會,就是剛開始戒煙的時候,那幾天渾身都會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其實這就是停止習慣后,慣性反彈的表現,而很多人沒有把煙徹底戒掉,也就是因為他們無法接受這種不舒服,還有就是害怕這種不舒服會一直持續下去。而實際上你只要堅持住了,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不去管和想這種不舒服,不久之后,這種不舒服的感覺自然就消失了。
所以,強迫患者朋友們根本不需要害怕治療初期的癥狀加重的問題,根本也不需要你去擔憂,你只需要堅持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就行了,那么癥狀必然會在你的堅持中自然減輕。
心動不如行動
俗話說“心動不如行動”,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而把它用在解釋和治療強迫癥上也有異曲同功之妙。
其實所謂的癥狀在還沒有發展成癥狀之前,一切的都是正常而自然的。但是后來為什么又發展成癥狀了呢?原因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你的心動了。你在心里自以為是地警覺到:“為什么我會這樣,我不該這樣,這是不正常的”。而接著你就會在心里去壓制或長時間地關注這些你所認為的不正常的東西,卻不知道這樣恰恰陷入了癥狀開端。而實際上,只要我們心不動(當然,我們一般人很難做到不動的)或著動了,不為心中所擔憂的,所懷疑的而引起的焦慮情緒停留,去行動,繼續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那么一切過了就過了,根本也就不會得所謂的強迫癥了。
這就像一個人在走夜路,當他走進一條漆黑的巷子時,他突然害怕自己是否會遇到鬼,于是心理就很緊張,實際上有這種想法和焦慮的情緒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遇到這樣的情景都有可能會這么想,但我們的強迫癥患者他們往往卻認為自己不該出現這樣的念頭和焦慮的情緒,會認為自己出現了這些就是懦夫,于是就拼命地去壓制。所以當他們走出巷子后,也會反復地想自己為什么要出現害怕的心理,以及強烈地抵抗先前自己所出現的行為和情緒,結果,強迫癥狀也就在他們的不停的“心動“中產生了。
而實際上只要走過這條巷子,那么我們的焦慮情緒自然就會逐漸地減少,我們只需要去行動,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事情過了,也就過了,什么也不會發生。所以心動不如行動。
而對于那些已經陷入癥狀的朋友來說,他們之所以始終都還沒有走出癥狀,有個最大原因就是他們仍舊是在心動中,癥狀出來后,他們總是習慣性地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心里,想把癥狀想清楚,而實際上,如果癥狀是可以想清楚的,那么這個世界上就根本不會有強迫癥了。而對于森田的治療方法,他們也是一如既往地心動中,認為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可以想出來的。以為可以通過在心中理解森田的真諦就可以治療強迫了。而實際上,即便是你把森田的理論在心中是理解地如何深刻,也是沒用的,因為森田的真諦是實踐,而不是在心中理解。你只有行動了,那么你就順其自然和為所當為了,也才會在實踐中體會中森田的真諦。所以心動不如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