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小王,你別洗了,都搓出血了。”旁人在提醒她。小王是某高等學校的教師,很文靜,生活有條不紊,工作認真,待人和藹。9月的一天,系里進行清潔衛生勞動。她在勞動中,手無意中碰到一條黑乎乎的毛蟲,大聲驚叫,跳得老遠,滿臉漲紅,一臉驚慌。從那以后。她每天洗手幾十次,拼命地擦洗碰過毛蟲的那只手,即使擦掉了皮、搓出了血也不在乎,別人怎樣勸說都不行。她說自己也知道這樣搓洗毫無意義,但不洗心里就覺得不放心,覺得還抓著毛蟲一樣,渾身不舒服。
這位女教師患的是強迫性神經癥,也稱強迫癥。它是以重復出現不能為主觀意志所控制的強迫癥狀為特征的神經功能性疾病。強迫癥的癥狀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概括而言,大體可劃分為強迫觀念、強迫意向和強迫行為三種類型。
強迫觀念可以表現為不自主呈現的某種想法、某種事情或某句話。如腦子里反復出現“我是一個俊姑娘”,“苗條身材”,“春風又綠江南岸”等等;還可以表現為強迫懷疑,如鎖了門后又反復懷疑是否真把門鎖好了,投信后又懷疑自己是否真把信封好了、投對了,等等;還可以表現為強迫聯想,如看到樹枝枝葉、草地便想到有許多蟲子或野獸;還可以表現為強迫性窮思竭慮,如為什么人要長兩只眼睛?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強迫意向即是患者常常被某些欲望或意向糾纏而產生沖動。如患者走到河邊時出現要跳下去的沖動,見到利器就出現想拿起來刺人或刺自己的沖動,登上高樓就往下跳的情境和沖動等等。但患者不會這么做,只是不能控制這些意向的出現。
強迫行為,具體可以表現為強迫計數,如上樓梯要計數有多少梯級,走路要數自己的步子,明知無意義,也記不住,但還是要數;還可表現為強迫檢查,這與強迫懷疑相聯系,如反復檢查門窗是否關好,門鎖是否鎖上;還有強迫性洗手,強迫性洗衣,強迫性偷竊等等都屬于強迫行為。
強迫觀念、強迫意向和強迫行為,其共同點是具有強迫性、重復性、刻板性和儀式性。患者主觀上都感到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強迫無奈的觀念和情緒,他也明知這些觀念、意向和行為的重復出現是毫無意義和不必要的,主觀上卻無法擺脫這些強迫癥狀的糾纏。因而導致情緒緊張、煩惱、焦慮不安,甚至頭昏眼花,失眠、記憶力下降、身體衰竭。
對強迫癥的治療,首先,患者不要老想著“我患了強迫癥,必須糾正”,硬去自我批評、糾正它,如此會適得其反,使強迫癥更加頑固。應采取“聽其自然”的態度,獲得放松,配合治療。在治療上,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之以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采用抗焦慮藥物。心理治療主要采用默想脫敏療法(也稱默想系統脫敏療法)和厭惡療法。在運用心理療法時,要向病人解釋疾病的性質及其產生的原因,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使其樹立治愈的信心。
下一篇:強迫癥自我檢測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強迫癥的家庭矯正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