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洗掉什么
分類: 強迫癥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15
閱讀 :536
問:一年前,我哥哥和朋友在一間帶有色情場所的酒館飲茶回家后,精神很差,并說"這間酒館很不干凈"。約一個月后,他出現一些很怪的行為,在家隔半小時就洗一次手,每次要洗十多分鐘,沖涼的時間起碼要一個多小時,并解釋說"這樣會干凈些",后來出現什么都不能碰,碰到之后一定要換衣服。我真不明白他為什么會這樣?該怎樣幫他呢?
答: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你哥哥的癥狀是由一種稱為抵消作用的心理自衛機制引起的。所謂心理自衛機制,是指當個人在應付心理困境或挫折時,為了防止出現或減輕內心痛苦、愧疚、自責、罪惡感等內在精神壓力,在潛意識中使用的一類心理措施,從而避免自己因過分失望所致的心理痛苦。例如狐貍吃不到葡萄而說葡萄是酸的,就是這種心理措施的具體應用。
由于生活中存在許多挫折和困難,我們不能-一去直接處理,正常人有時也依賴心理自衛機制調適自身與環境的關系。但如果一個人總用心理自衛機制去應付困境,就會出現連他自己都不能忍受的情形,危害正常的生活工作,帶來新的心理痛苦。
心理自衛機制的種類較多,你哥哥的情況屬于抵消作用的心理自衛機制。抵消作用是指以象征性的行為來抵消自己內心的罪惡感,或自己認為邪惡的欲望。如古代綠林好漢的金盆洗手儀式就是典型的抵消作用。可以肯定,你哥哥和朋友在酒館里做了他自己認為是不道德、不干凈的事情,對此他一直感到愧疚、自責,可能還有罪惡感。為了解除長期的內在精神譴責,他在潛意識中運用抵消作用機制,出現一系列以反復洗手為代表的癥狀,希望反復沖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內心的痛苦。當然,他自己對這一點并不很清楚,所以,一般性的安慰解釋不起作用。
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讓他認識到自己這種病態行為的真實含義。一旦他明白,他想洗掉的不是身體表面的臟東西,而是由那晚的行為引發的心靈深處的良心不安,反復沖洗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他的癥狀也不會迎刃而解。事實上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知錯就改、決不再犯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