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香港導演韋家輝創作的賀歲新作《購物狂》,真實的描寫了現代都市人因工作、生活的壓力而迷失自我、產生精神病態的一種現象。其中最為人關注的人物就是由張柏芝所飾演的“購物狂”--方芳芳。方芳芳是一個患有的人,她見到喜歡的東西會不顧一切代價的買回來,不僅刷爆多達幾十張的信用卡,還欠下了許多私人債務。即便因此導致了多次失業,但她仍不能控制購買的欲望。
是以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以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為特征,患者明知強迫癥狀的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克制的反復出現,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和痛苦。
強迫癥的產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例如:
遺傳家系調查發現,患者的父母中有約5%~7%的人患有強迫癥,遠遠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遺傳的影響,而人格特征又在強迫癥的發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強迫癥與遺傳有關。在臨床上也觀察到,約2/3的強迫癥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強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膽小怕事,謹小慎微,優柔寡斷,嚴肅古板,辦事井井有條,力求一絲不茍,注重細節,酷愛清潔。
社會心理因素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強迫癥是強迫性人格的進一步發展。行為學家則認為,強迫癥的產生是由于刺激--反應出現過多重復導致,使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失調,從而導致異常習慣的形成,病理性認識和反射的建立,使沖動、思維和行動拘泥于固定的行為學習模式。
患者原本的性格素質約2/3的強迫癥病人病前即有強迫性人格或精神。其主要表現為:力圖保持自身和環境的嚴密控制,他們注重細節,做任何事都力求準確、完善,但即使如此也仍有“不完善” “不安全” 和“不確定”的感覺。他們或者表現為循規蹈矩,缺少決斷,猶豫不決,依賴順從;或者表現為固執倔強,墨守成規、寧折不彎及脾躁。
精神分析學說弗洛伊德認為強迫癥是病理的強迫性人格的進一步發展,是由于防御機制不能處理強迫性人格而形成的焦慮,于是產生了強迫性癥狀。
而方芳芳正是因為在三個月大時被遺留于一個擁有眾多世界頂極名牌商品的商場中,而這個似乎也跟她成年后很有關系,因為成年后的她變成了一個強迫性購物狂。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看到患有強迫癥的人,就會認為他們有“精神病”,覺得他們不可理喻,不理解他們為何會執著于某一件事情。但是,我們卻不知道他們是承受著多大的痛苦。就像方芳芳,明知道因為瘋狂購物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多影響,但依然無法控制自己購物的欲望。她對購物的占有欲來自于親情的缺失,這種缺失導致了信心的匱乏和自我內心的不健全。
電影的結局是完美的,當方芳芳試圖改變自己的時候,遇到了可以使自己從痛苦中脫離出來的一群人,她從他們身上得到了愛,得到了溫暖,病癥也就慢慢緩解了。
理性的看待強迫癥,不要用有色眼鏡看患有強迫癥的人,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相信他們會從病痛中走出來。
下一篇:現代人注意信息強迫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現代女性小心患上保養強迫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