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不知道您有沒有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出門后明知門已關好上鎖,但總想到會不會沒有關上?于是又回頭檢查。一大筆錢安安穩穩不慌不忙放進了口袋,還得多此一舉地用手掌按拍幾下。投郵后一再擔心是否寫錯地址號碼,郵票是否忘了貼或是貼少了?考試后總在回憶自己涂卡是不是正確等等,這是一種自我強迫行為,作為一種自我的提醒和保護機制,無傷大雅,甚至是有益的。但是,一旦發展到了影響生活、折磨精神的程度,就成為了 。
五花八門的強迫癥狀
有人走路時忍不住要不停地數電線桿,走樓梯時一遍又一遍地數臺階;有人不敢拿菜刀,因為他生怕自己會用刀砍死親人;有人看到迎面開來汽車就緊張得兩腿發顫,因為他不想自殺,可是撲到那車輪底下體驗死亡滋味的好奇心卻十分強烈;有的學生上課時無法集中精力聽講,因為一直覺得周圍有異性同學在注視她(他);或者她(他)的目光很難移開教師身上的某個部位,當教師轉身看不到時,便急切地希望老師趕快轉回來;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涂改,總是覺得自己做的不好;窮思竭慮某個自己的學問無法達到的問題:“人的后腦勺為何不長一只眼睛?”“人死了為什么不能活過來?”諸如此類,攪得他精疲力盡;平常最多見的是以“講究衛生”為由,反復洗手、洗衣、洗澡,害得皮膚發白、脫色。
什么是強迫癥
強迫癥是以強迫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人具有過分追求安全感、苛求完美而導致的自我強迫與反強迫的尖銳沖突,表現以強迫觀念、強迫沖動或強迫行為的其中一種或兼而有之。在我國,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和生活壓力不斷加大,強迫癥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且在中小學生中的發病有所增加。
得了強迫癥,不要諱疾忌醫,羞于啟齒,更別把它當作是精神病。強迫癥是神經癥的一種,不屬于精神病,因為這類病人有完好的自知力、判斷力。他們能認識到,自己的強迫癥狀深深地害苦了自己。
這時,需要早點找到精神、心理醫生進行疏導,干預,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強迫癥預防,從小開始
強迫癥一般在青少年期發病。孩子的心理很稚嫩,他們的自我意識發展還不完善,對自我的認知和評價容易受外界特別是父母和老師的影響。
父母的氣質如果有焦慮特質,以及生活作風刻板僵化,可以造成子女焦慮水平高,觀念和行為缺少變通和靈活性,甚至過于僵化;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過分溺愛或嚴厲等,經常橫向比較,自尊心受損,可以造成親子關系不良,誘發強迫癥。另外,在教育中過分強調分數和名次,不允許孩子犯錯誤,造成孩子長期心理緊張,害怕出錯和考試失敗,也容易助長強迫癥。
從家庭和學校教育的角度來說,對青少年兒童應該多一些尊重、理解和寬容,不要限制太多,要求過于苛刻,更不要動輒對兒童進行懲罰。允許兒童和青少年犯錯誤,這并不是說,不可指出他們的錯誤,關鍵在于不應該因為錯誤否定他人,應該清楚錯誤的是行為,而行為是可以改變的,這對于預防強迫型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義。適當的縱向比較,可以讓孩子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成長和對錯行為的差別,對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礎。
下一篇:強迫性人格有什么后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測試你是否患上強迫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