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communication”指的是社交、交流的能力,這是現代孩子特別缺乏的一樣東西。很多家長都十分困擾,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與人說話和交流,甚至與人交談就會變得絆絆磕磕,覺得很丟人,干脆就不與人交流了,嚴重的孩子還會出現冒冷汗等生理現象。這些都是社交恐懼癥的表現,那么青少年社交恐懼癥應該如何預防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警惕社交恐懼癥正在降臨1.孩子在交往中出現上述癥狀時,教會孩子有意識地做數次深而長的有節奏的呼吸,心里要想著自己與對方是平等的,這可以使緊張心情得以緩解。平時注意訓練孩子用大膽而自信的眼光看別人,為他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礎。也可教孩子做一些克服羞怯的運動。例如:將兩腳平穩站立,然后輕輕地把腳跟提起,堅持幾秒鐘后放下,每次反復做30次,每日做3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覺。
2.有時人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過分緊張,而是由于知識領域過于狹窄,或對當前發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因此,平時要讓孩子加強對文學、音樂、藝術等方面的學習,多看課外書籍、報刊,廣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有了知識會幫助他樹立自信,克服羞怯。
3.作為父母應重視并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社交恐懼傾向。及時審視自己對待孩子的行為是否恰當,并盡早糾正不恰當的教育行為。給予孩子更多愛護、表揚和鼓勵。
看了以上內容,相信大家對于青少年社交恐懼癥的預防都有了自己的了解。不少父母認為自己孩子話不多是聽話的表現,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如果孩子從小怕生,家長們就要警惕了,如果再不正視這個問題,很有可能就會發展成青少年社交恐懼癥,一旦患上該病,對于青少年的人際關系和未來發展都有不小的影響。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閱讀:青春期的抑郁心理如何應對
下一篇:大學生自卑應該如何應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