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大學生心理為什么容易受挫?按理說,大學生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所以心理素質應該是過關的,但實際上很多的大學生都容易受到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下面看看大學生心理最容易受挫的幾個外在因素,希望大家都能警惕。
(一)自然環境因素
自然因素是指非人力所能及的一切客觀因素。例如自然災害、 臺風、地震、酷熱、洪水、疾病、事故等。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生疾病、家庭遭自然災害導致貧困等都可以導致挫折。如正當躊躇滿志的大學生收到一個極有影響的工作單位的面試通知,設想著美好的前程之時,一場突然其來的大病卻使他不能參加面試,從而喪失了應聘的良機而產生的失落感。
(二)社會環境因素
我國正處在一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化的時期,既有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評價體系、行為模式等方面正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這種深刻的社-會變革在客觀上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首先,市場經濟呼喚人的主體意識,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鼓勵積極競爭和個人的發展,要求人們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原先的安貧樂道、知足常樂的觀念正受到挑戰。面對這種變化,如何處理個人與他人、社-會,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合作與競爭等等關系往往令成長中的大學生,一方面,原有的價值觀還在對其發生著影響;另一方面,他們又希望張揚自己的個性,施展自己的才華。這種沖突會增加大學生的挫折感。
其次,當代大學生身處東西方價值觀并存互相沖突的復雜環境中,各種外來思潮的涌入,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價值選擇。文化心理學家霍蘭威爾提出,在某些情況下,外來文化移入壓力會對人們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害的影響。
這是因為,當一種文化移入另一種文化時,由于文化刺激的泛濫,會造成價值體系的重新認知和整合,使人們難以依據自己已有的認知經驗,合理而又準確地選擇和認同一種社-會價值觀念系統,從而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境地,也容易產生心理失調和挫折感。由于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鍛煉,極有可能遇到挫折。
(三)家庭影響
家庭的一些潛在或顯性的條件,如家庭的自然結構、家庭的人際關系、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撫養方式以及家長的素質等對大學生的心理挫折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有關研究表明,大學生的不少心理問題是與家庭生活的不良背景、早期不良家庭生活經歷聯系在一起的。自小嬌生慣養和過分受保護、被溺愛的孩子進-入大學后,更容易產生心理挫折。
家庭貧窮、雙親不和或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對他們過分管制或放任不管,他們上大學后,有些人表現得蠻橫無禮或做出一些違背社-會規范的反常舉動;有些人表現出內向、孤僻的性格,很少與人交往,不易表露感情,抑郁寡歡,也容易產生心理挫折。
家庭的社-會經濟狀況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著潛在影響,貧困大學生除所有大學生面對的個人發展與就業壓力外,還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與經濟壓力,因為經濟而影響其學業發展與個人發展會導致更多的心理沖突,而產生挫折感。
上面所介紹的這些因素,都可能成為讓大學生心理受挫的外在因素,希望大學生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更加的注重自己的心理調整,因為心理健康能夠幫助自己用最良好的狀態去面對生活還有學習。
推薦閱讀:大學生三招趕走心理空虛
下一篇:高中女生為何易暗戀男老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學生叛逆的成因及對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