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人際交往是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對于新入學的大學生來說,大學校園是一個全新的生活環境。遠離了父母,遠離了昔日的師長同學,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生活環境,這使他們即懷念昔日的親情、友情,又渴望新的友誼。這種特殊的生活環境增加了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的需求。同時隨著身心的發育成熟,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得到了迅速發展。大學生發現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對自己以及周圍關系有了新的認識。由于自我意識尚不健全,他們需要參照其他人來審視自身和對照外部世界;同時隨著發現自我的驚喜,他們也開始意識到自身的孤立無援。孤獨感的產生也加強了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的渴求。自我意識的發展所帶來的獨立意識的增強,使學生逐步擺脫了對父母、老師的依賴,但同時對同齡人的依賴有所增長,需要在新的環境中獲得同伴的友誼。并且由于大學生畢業后就要走向社會,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需要還從大學擴展到社會生活之中。他們既要學會怎樣與社會上的人們交往,又要從他們那里獲得生活的經驗和知識。
大學生的文化層次較高,生理和日趨成熟,比較重感情,因此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具有與其他社會交往不同的特點。
1.平等意識強 大學生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獨立和自尊的要求日益增強,于是產生了強烈的"成人感",對交往的平等性要求越來越高。他們既對他人平等相待,又希望他人對自己也一視同仁。所以大學生更多的選擇與同輩交往而遠離父母,經常回避居高臨下的教訓,渴望平等交往。而那些傲慢無禮、不尊敬他人、操縱欲、支配欲、嫉妒、報復心強的人常常不受歡迎。
2.感情色彩濃 大學生普遍希望通過交往獲得友誼。對友誼的珍惜與渴求,以及青年人情感豐富的特點,使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十分注重感情的交流,講求情投意合和心靈深處的共鳴。但是大學生情感不很穩定,有點變化無常,表現為時而歡欣鼓舞,時而焦慮悲觀,也經常容易用感情代替理智。
3.富于理想化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具有濃厚的理想色彩,比較重思想,純潔真誠。無論是對朋友,還是對師長,都希望不摻任何雜質,以理想標準要求對方,一旦發現對方某些不好的品質就深感失望。與其他人群相比,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挫折感較強,致使大學生中出現渴求交往和自我封閉的雙重性。
>>>
下一篇:你也可以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三“流行”亞健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