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囹圄悔恨晚
他叫田豐進,今年25歲,重慶市人,1999年因犯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現在芳草湖監獄服刑改造。
此刻面對著廣大讀者,他感到非常激動,真誠的期望揭開自身記憶的血痂,能給予青少年朋友們一些啟發;更企盼他的經歷能成為青少年朋友們在求學和成才道路上的一面鏡子,使你們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
他出生在一個條件優越的家庭,曾經擁有現在青少年朋友們所擁有的一切:無憂無慮的童年,和睦的家庭和幸福的生活。然而這一切,卻因為他的無知而徹底失去了。小時候,因為他思維敏捷,悟性較高,鄰里親友們都夸贊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父母親更是對他寵愛有加,生活在充滿一片贊美聲中的他,久而久之養成了放縱和任性的性格,穿著和學習用具要比其他同學好,零花錢要比別人多,同學們沒有的他還得要有,而其目的不過是為了在同學及同齡人面前顯擺,炫耀自己比他人強,當父母想改變他這種在物質上攀比的虛榮思想時,他就開始耍性子、發脾氣,用曠課、逃學來要挾父母。有一次,他向父母要錢去買一輛山地車,父親因他已有一輛自行車而沒有答應,于是他就和父母賭氣不回家也不上學,母親知道后,非常著急地四處找他,因為焦急跌了一跤,膝蓋、手掌和額頭都摔傷了,至今額頭上還留下一道深深的疤痕。把他找回家后對他說:“孩子,只要你好好學習,別曠課逃學,我們什么都依著你,爸媽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虧,我們的全部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父母為了能讓他安心上學,一而再、再而三地滿足他的要求,不懂事的他不僅沒能了解父母的苦心,反而把他們對他的關心和愛護看成是理所當然,從而更加變本加厲的要這要那,來滿足自己無知的欲望。
有了父母給的錢,他除了在同學們面前炫耀外,還經常偷著去看錄像,打游戲機,甚至還賭博。正是因為經常出現在本來不該出現的場所,他成了街頭“混混”拉攏的目標,街頭“混混”常邀請他去打桌球,玩游戲機,并對他說:“兄弟,讀書有什么好玩,看我們多瀟灑,愛怎么玩就怎么玩,走到那里都受人敬重,誰都怕我們,以后你有什么事或有什么人欺負你,跟哥們說一聲,我們替你擺平,讓你在學校里最威風”。
因為青少年時的盲目崇拜和不能明辨是非,無知的田豐進就是在這些“混混”的唆使下一步步步入了迷途,于是三五天不到學校成了常有的事,不時還在學校惹事生非,打架斗毆,開始學校還采取一些挽救措施,舉例講理,說服開導,請家長協助教育,雖然開始他還有些收斂,但慢慢的就聽不進去老師及父母的告戒了,反而把老師的苦口婆心和父母的管束當成累贅。在嚴重的逆反下,他干脆綴學逃離了學校,那時他還幼稚地認為自己是贏得了“自由”。但也就是從那時起,傷心絕望的父母就一分錢也不再給他,沒有了家庭的依靠,手頭也就沒有了錢。因為沒有錢,所有的錄像廳、桌球室、游戲廳都不再歡迎他;因為沒有錢,和他要好的那些哥們兄弟也逐漸看不起他了。為了弄到錢,為了讓人看得起,他就用街頭“混混”教他找錢的方法,到學校去恐嚇敲詐一些低年級的同學的生活費來供自己花銷。終于,學校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將他扭送到了派出所。在受到了半個月拘留后,照理說,他應該對錯誤行為有所覺悟,有所悔改才是,但是他沒有看到自己的墮落,相反卻認為從拘留所里學到了一些自認為是“高明”的犯罪手段。和拘留所的罪犯相比,他的那些所作所為簡就是小兒科,這短暫的十五天時間,就完成了他“升級”的過程,由開始的勒索同學轉為四處盜竊,進而發展為搶劫。一段時間后,他在家鄉已經臭名昭著了,誰見著他都跟見著瘟神似的繞道走,背后罵他是個小偷。眼看著在家鄉已沒有立足之地,于是他背著父母,南下廣東闖世界。滿以為憑著自己的聰明,一定可以混出個人樣來。然而,在那個開放的前沿城市里,所有的用人單位需要的都是有文憑、有技術特長和有工作經驗的人,他既沒文化、又沒技術、更沒有工作經驗,要想找個工作自然就如同是走家鄉的蜀道一樣的難啊!那時的他,才真正體會到了沒文化、沒知識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才真正認識到不學無術給自己的人生造成了多么大的損失。但一貫爭強好勝的他,又不甘心就這樣灰溜溜地回家去,在后天養成的偏激思想的影響下,他再次伸出了罪惡的雙手。白天他躲在無人的地方睡覺,晚上就趁天黑四處偷搶他人財物,得到的不義之財就盡情揮霍。他雖然也時常被噩夢中的警笛聲驚醒而再也難以入睡,但那時,他卻已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因他搶劫數額巨大、情節嚴重被判刑20年,成為了可恥的罪犯。20年哪,一代人的光陰,可以成就多少事業啊!而他卻因為自己的失足,要把寶貴的青春禁錮在高墻之內,要付出人生的黃金時代來償還。
經過這些年來的改造生活,回顧自己的失足歷程,他之所以從一個學業優良的學生,淪落成為一名社會、人民所痛恨的罪犯,歸根到底就是沒有好好珍惜學生時代的生活,錯誤地把父母的疼愛當成炫耀自己的砝碼;從小沒能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反養成了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惡習。愚昧、無知是他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說句心里話,同學們,他是多么羨慕你們現在所擁有的學習生活,多想能再像你們一樣坐進教室里上課,那怕只上一堂課!他多想父母能再管束著他,因為他終于明白父母對待孩子無論是嚴厲、苛刻還是遷就、溺愛,為的都是孩子好啊!但是,年少時的他卻一再辜負父母的期望。如果,還有可能的話,他真想回到父母的身邊,再聽聽他們的嘮叨,并對父母說上一句:爸爸、媽媽,兒錯了!如果,他還有重新選擇的機會,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上學,并好好做人,讓他的人生顯現出另外的一番風景,但是這已經不可能了,大錯已鑄,無法挽回。因此,他真誠的希望同學們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不要辜負了父母寄予的厚望,更不要步他的后塵,在“失去”了之后才懂得曾經“擁有”的寶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