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如何應對網絡誘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嚴峻態勢,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血染的網吧
2006年11月17日,鄭州市一網吧發生血案,17歲的范某因在游戲中與他人發生爭執被人用刀捅死。
網吧血案并非僅此一例。
16歲的少年胡某在合肥市一網吧里玩“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戲時,由于技術欠佳,每次都被別人“捅”倒。坐在旁邊的一同齡少年忍不住對胡某冷嘲熱諷。在網絡上“殺”紅了眼的胡某當即火冒三丈,抽出隨身攜帶的刀具捅向這位少年,致使其當場死亡。而胡某依舊深浸在暴力游戲中。
三門峽市發生的一件因網絡而引起的案例也發人深省。該市中學女學生杜曉(化名),勤奮好學,喜歡上網玩游戲。有一次,她在聊天室看到一張帖子:“我是虎狼,對主人絕對忠誠,請你做我的主人,我將給你意想不到的保護和關愛……”
善良的杜曉被吸引了,約好與這位“虎狼”見面。其實,虎狼叫汪大鵬,17歲的他迷戀上網,并在網上結識了張雙星、王三石等人,成為一個團伙。為了滿足上網的費用,他們先后搶劫、盜竊人民幣2萬余元。
去年的一天,杜曉與“虎狼”汪大鵬見面后,被汪大鵬誘騙至家中,汪大鵬模仿游戲中的內容強奸了杜曉。杜曉受辱后,為逃離虎口,趁汪大鵬熟睡之機,從三樓的窗口跳下,當場被摔死。
19歲的楊小帥是太康縣城關鎮人,初中畢業后經常到網吧上網聊天。2006年4月中旬的一天,一個叫“冷心女”的網友引起了他的注意,兩人聊得十分投機。4月底,按捺不住心情的楊小帥與“冷心女”在縣城一網吧內見了第一面。見到身段苗條、只有17歲的“冷心女”后,楊小帥將其灌醉后將其強奸。受辱后,“冷心女”要報案,楊小帥遂將“冷心女”活活掐死。
諸多如花的生命就這樣永遠凝固在了如花的歲月里。網絡誘發青少年犯罪的嚴峻態勢,不得不讓人們再次關注。
狀告游戲開發商
曾經有一件案子引起社會轟動。
天津市塘沽一初中生由于癡迷網絡,連續在網吧上網兩天兩夜后跳樓。
一個初生中為何以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寫的一封絕筆信似乎讓我們找到了答案:網絡成癮。
從他寫的遺書中,我們看到這個14歲的少年沉迷網絡游戲后混亂的內心世界。在四份遺書中,竟找不到一句跟父母道別的話,而是充滿了游戲用語。14歲的他,已經進入了一個空虛而飄渺的世界。
此案令社會各界扼腕而嘆,一位律師代表死者起訴游戲開發商,認為游戲產品有缺陷,對青少年具有誘惑作用,應對少年之死承擔責任。
對于這場官司,人們關注的并非是它的輸贏,思考的而是另外一個問題:誰奪走了我們的孩子?
李宏民,濟源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長期從事青少年網絡犯罪研究。據他介紹,目前,在我國的2億網民中,大約1400萬網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網絡成癮癥。在青少年網民中,上網成癮者高達20%。有的因上網成癮而冷漠甚至仇視周圍的同事、同學甚至親人;有的晝夜上網,思維混亂,荒廢學業;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因網絡成癮引發的問題觸目驚心。
2006年6月中旬,北京某名牌大學二年級的宋某,因迷戀網絡游戲,被醫生診斷為“重度網絡成癮患者”。在被父親送到醫院治療的當晚,他用玻璃碎片割腕,幸虧搶救及時才保住了性命。
濟源市幾名青少年為了得到上網費用,合伙盜竊了其中一人家中的保險柜,盜得現金1萬多元。在廣東順德,一名青少年為了得到上網費用,殺死2名老人……
網絡誘發五宗罪
“當前,青少年網絡違法犯罪主要有幾個突出特點”,5月8日上午,李宏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作出下列剖析。
網絡誘發的侵財型犯罪。一些青少年為得到上網的費用,實施盜竊、詐騙、搶劫等犯罪。
網絡誘發的侵犯公民生命和健康權犯罪也不容忽視。有的青少年被暴力游戲麻木生命,由網上殺殺打打演變成現實生活中的殺人犯。
網絡誘發的性犯罪。有的青少年利用網絡身份的虛擬性和隱蔽性誘騙女性,實施性犯罪。
網絡誘發的危害社會秩序犯罪。目前,由網絡誘發的尋釁滋事、聚眾斗毆等犯罪活動比較突出。網吧已成為青少年犯罪的多發性場所。
網絡誘發的非法經營型犯罪。其表現形式主要是網絡賭博、非法傳銷和利用網絡制作、販賣和傳播淫穢物品。
那么,青少年網絡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網絡,不可自拔;二是網絡文化市場管理混亂,致使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過網絡傳播,腐蝕青少年的心靈;三是有關網絡法律相對滯后,對網絡犯罪懲罰不力;四是利用技術手段預防犯罪的措施不到位;五是對于網絡誘發青少年犯罪的嚴重態勢還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預防措施不得力。”李宏民說。
“預防犯罪警示基地”的啟示
“讓青少年遠離網癮,從而避免網絡犯罪,不失為一個有效良方。”李宏民說,如何讓青少年遠離網癮,需要社會各界的努力。
在濟源市檢察院,有一個“預防青少年網絡犯罪警示基地”,這個基地成為當地許多青少年的“警示牌”。據悉,此舉不僅在我省獨此一家,在全國也不多見。
5月8日上午,本報記者在這個基地看到,“血染的網吧”、“溫柔的陷阱”、“社會的吶喊”等7個展廳,布滿了各種,那血淋淋的場面和迷惘的眼睛震撼著人的心靈,多媒體的展示不僅讓人深思,更發出了深切的呼喊。
“基地建成兩年來,我們已接待6000多名青少年,許多孩子看了以后都表示要遠離網癮。”基地的發起人、濟源市檢察院檢察長李宏民說。
事實上,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問題,也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重視。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門會議,研究網絡文化建設問題。此后不久,全國立即開展了打擊網絡淫穢色情的專項行動。
5月2日,公安部一位負責人透露,網絡淫穢色情的危害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一些十幾歲的未成年人在看了網絡淫穢色情錄像后,曾發生參與強奸、搶劫犯罪的刑事案件。他還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國已經清理、刪除境內互聯網上淫穢色情信息3萬余條,關閉淫穢色情網站和欄目1450余個,偵破網絡淫穢色情案件近30起。
然而,許多人都認為,打擊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面對洶涌而來的網絡不良文化,該怎樣從根本上打造預防青少年網絡犯罪的“盾”?
李宏民認為,首先,要在中小學校開辦有關網絡文化課程,這是預防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基礎。目前,網絡文化鋪天蓋地,而學校的相關教育卻沒有及時跟上來,使一些網絡不良文化乘虛而入,侵蝕著青少年的心靈。因此,在學校開設網絡文化課,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已迫在眉睫。
而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對預防青少年網絡犯罪也尤為重要。目前,對網絡文化的管理還很不規范,致使一些色情、暴力等許多不良文化充斥網站。所以,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關鍵是要強化運營商的管理責任。比如,用戶租用空間時,運營商應知道空間用來干什么。運營商如果知道出租的空間是被用于傳播淫穢色情、暴力等不良文化時,應向有關部門舉報,如果知情不報,應對其進行處罰。同時,網站應該及時刪除有關淫穢色情、暴力等不良文化的小說、和電影,否則,也要對其進行嚴厲處罰。
制定、完善網絡立法,這是預防青少年網絡犯罪的保證。2006年,北京一名家庭主婦在家中多次組織人進行視頻“裸聊”,被抓后,她對組織“裸聊”供認不諱。然而,今年4月,檢察機關卻因找不到相關罪名撤回了對她的起訴。這暴露了我國網絡立法方面的缺陷。法律的空白,加上利益的誘惑,使一些不法分子肆無忌憚地在網絡上傳播不良文化,毒害我們的青少年。因此,加強網絡立法已刻不容緩。
“網絡不良文化侵蝕的不僅僅是青少年,還侵蝕著我們民族的未來,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網絡已對我們提出了挑戰,我們必須應對這個挑戰!”李宏民說。
眼下,沉迷于網絡的青少年不在少數,這不但造成他們學業荒廢,更有一些人受網絡中的色情、暴力等不良文化影響走上犯罪道路。
>>>下一篇:近八成青少年犯罪受網絡誘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少年輟學之痛:青少年犯罪問題透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