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高知家庭的孩子極易患孤獨癥”、“高知家庭的孩子問題越來越多”……近日,記者發現,不少高知家庭存在的教子誤區越來越多。與普通家庭相比,高知家庭往往自以為自己的教子方法更科學。專家指出,其實,家長學歷和教子水平并非成絕對正比。
祖輩過寵喪失自理能力
過分寵愛的生活讓5歲的毛毛覺得,他并不需要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可以生活了。他不僅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而且也以為別人的世界不需要言語、不需要溝通。
如今,不少高知父母忙于工作或科研,在孩子的生活上都請祖輩過分代勞。爺爺奶奶對孩子寵愛有加,幾乎千依百順。老人家買來現代育兒書籍和食譜,務求“與時俱進”。往往在寶寶還沒有開口說想吃飯時,飯已經送到嘴邊;沒開口說口渴時,水已經遞上來了。因而到了5歲,毛毛還不會自己穿衣、吃飯、洗臉,
不會訴說自己的需要,生活自理能力差到極點。
能讀能背卻不愛說話
高學歷父母往往誤認為自己調教孩子綽綽有余,可結果,他們調教出來的孩子卻整天不愛說話。
貝貝的父母都是MBA,媽媽在懷孕時也閱讀過很多早教書,可是工作一忙,就沒有時間去仔細研究。而且貝貝媽媽認為,入園前的孩子只要在家里照顧好、教育好就行了。全家都是文化人,調教一個孩子應該沒問題。生怕外出受到意外傷害,父母在兒童房里放滿玩具、圖書,因而貝貝在尚未入園前就已經識了幾百字、會背幾十首古詩,可是在家里惟一的異常,就是不愛跟媽媽說話,也不關心媽媽的去留。
入園后,貝貝也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幼兒園、老師和伙伴對他而言都在另一個世界,與他無關。貝貝媽媽告訴記者,她也不了解兒子在想什么,更從來沒想過要去了解他。她認為,吃好、睡好,又學會詩詞就已經是健康、聰明了。
記者在采訪中接觸到不少“怪”孩子。他們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但卻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自理能力差、多動或自閉等。而他們的父母很多都具有高學歷。
交流溝通對孩子更重要
市托幼協會會長譚星告訴記者,其實教育孩子是一門單獨的學問,家長學歷和其教子水平并非絕對成正比的。不少高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都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誤區。教育孩子不是“炒剩飯”,不能把自己受教育的經驗簡單搬到孩子身上,對于孩子的每個行為和反應都需要家長去思考研究。同時,更需要父母實實在在地付出關心,絕不宜讓他人代勞。
專家建議,家長要多教孩子和他人交流,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有些高知父母為了工作或學業,把孩子交給老人教養。殊不知,很多教育關鍵期和對親子關系的需求就這樣被忽略了。等發現問題后再補救,難免會走許多不必要的彎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應每天花點時間陪孩子。同時,作為社會人,應該教孩子從小學習生活、交往和溝通。
下一篇:透析孩子的“戀物怪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透視青少年輕生現象:她們為何走上不歸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