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我和丈夫都是上班族,經濟上并不十分寬裕,在困難的時候還斷不了舉債度日的日子。但是,所有的這一切對我的寶貝兒子來說就像是一個童話,他和周圍許多同齡的小朋友一樣,很早就步入了未來社會,生活水平高著呢。
記得有一次,為了解決及時把握時間的煩惱,我們好不容易攢了100余元,狠了狠心買了一塊高檔的石英鐘,還別說,那寵物往墻上一掛,屋子里竟像是多了幾只鳥兒呢,悅耳的報時聲,令丈夫和兒子的眼睛都不由得為之一亮。
丈夫說:“敢情這就叫貨真價實呀!”兒子呢,歪著個腦袋不吭聲,小眼睛瞇著,盯著那漂亮的石英掛鐘看了好大一會,笑笑,背著書包上學去了。
家里于是安靜了好幾天。
那是一個周末,下班回來我忽然發現墻上的石英掛鐘不見了,當時以為是丈夫或者是因為別的原因另有他用了,也就沒有放在心上。丈夫回來,他突然覺得聽不到了那悅耳的鈴聲,居然奇怪的問我:“咱家的石英鐘呢?”
我一愣,怪了,難道是家里鉆進了小偷,可家里的其他東西依然放得整整齊齊呀,也沒有覺得少了什么,這石英鐘難道會自己會長了腿兒?丈夫原地轉了一圈,一拍大腿:“壞了,沒準是那小東西搞的鬼。他放學回家了嗎?”“不會吧,他要那東西做什么?”
果然不出丈夫的所料,兒子傍晚時候興沖沖地從外面闖進來,二話不說就是一陣忙碌。丈夫問:“你搞的什么名堂,作業做完了嗎?”兒子頭也不回,只顧自己忙活,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早做完了。”平常習慣了兒子在家瞎折騰,我們都沒有往別處想,等到了兒子忙完了自己的發明創造,我家的門上多了一個不倫不類但是能夠唱歌的門鈴,丈夫這才緩過勁來:“東東,你從哪兒弄來的制作材料?”
兒子脫口而出:“我把墻上的掛鐘拆了。”我一聽急了:“掛鐘呢,你放哪兒去了?”兒子從我的眼神里,這才發現自己闖了禍,慢慢騰騰地領著我走進了自己的小臥室,那個價值100多元的掛鐘此刻早成了一堆零件,被兒子大卸八塊了。我氣得手不由得高高地舉了起來。丈夫聞聲趕來,很快明白了是什么回事,便一把拽住了我的手:“先吃飯吧,等一會再說。”
吃飯的時候兒子做了檢討:“上周上自然課時,老師講了一些小制作,我覺得做只門鈴挺好玩的,材料不夠用,我就想到了墻上的掛鐘,原來想做好門鈴用上一段時間再將掛鐘重新裝上,誰知……”兒子說不下去了,眼里盈滿了淚水。
丈夫只是用力摸了摸兒子的小腦袋,什么話都沒有說。
童心傳真
對身邊的東西我總是覺得很好奇,爸爸的手機給我搞壞了不知幾次,為此爸爸看到我拿起他的手機就批評我。老師布置的小制作我總是第一個完成,為此老師沒有少表揚我。嗨,還真的不一樣呢,爸爸對我的創造發明總是不感興趣,可老師說這是創造力,經常表揚我。
話說回來,我手里的小制作的材料總是不齊,好多東西是買不到的,只有自己做,如果做不起來的,就把家里不用的東西拆下來。嘿,上個星期,我就把家里不用的微風扇里的小馬達就拆下來了。可是,有時候為了拆東西每少把家里的物品搞壞,家里的鬧鐘每少給我搞壞。
這次我知道闖了大禍了,這只石英鐘是爸爸媽媽花了很多錢買來的,有了它我早晨起床快多了。我主要是覺得石英鐘的鐘聲太好聽了,拿它作們領會吸引很多人的注意的,那多有意思。我想我還是會把它裝回去的,可是但我把它拆下來以后,根本就不想把它裝回去了,同學和老師都夸我的門鈴做得好,他們還說星期天要到我家來玩呢,這怎能不讓我高興呢?
最后還是讓爸爸媽媽發現了,我知道免不了一頓打,打就打吧,誰叫我做得門鈴那么出色呢?可是爸爸舉起的手又放了下來,他們對我說了好多好多,我懂得了有些東西可以拿,有些東西不可以拿,爸爸媽媽還是在支持我的。可是我是不是在每次做什么東西前,是不是要問一問爸爸媽媽那一件東西該不該拿,這多麻煩!
我不知道這樣好不好,只是我喜歡這樣做,當我看著自己做的小木船在水上航行的時候,別提有多高興了。
探源
在兒童的眼里對世界是好奇的,這樣的好奇來自于他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未知的東西,他們總是嘗試著用自己的雙手,實踐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不得不說,這樣的嘗試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自我的色彩。
從這個案例應該明顯地看出,方方小朋友對小制作的興趣,對嘗試新事物的興趣,是他產生制作門鈴想法的根源。從案例中我們更可以看出,方方小朋友的家長一貫對孩子鼓勵的態度,是孩子保持了積極的對外界事物興趣的重要保障。
我們的許多家長和老師在孩子這樣的表現面前,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能客觀地對待孩子強烈的好奇和好學,培養他們積極探索及實踐的品質,有的在孩子的事面前表現出極大的不理解,對孩子的求知欲給與了極大的傷害。
輔導對策
對待這樣的孩子,我們不能不說既是一種財富,又是一塊亟待開采的寶藏。必須看到在我們物質財富并不太豐富的現實社會中,對待這樣的孩子有太多的限制和壓抑,其中不乏一些成人的主觀意識或錯誤觀念在起作用。
對待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確立這樣的理念,應該鼓勵他們積極探索他們自己未知的世界,這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社會實踐中保持那種開拓精神,開創前人未曾經歷的事業。
1.保護自尊。
不能讓孩子不犯錯誤,尤其是極富創造力的孩子,他們總是在經歷失敗中發現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在這樣的經歷中我們家長和老師,首先應該注意的是保護他們的自尊。
這里對于自尊不僅僅是看到他們自我的創造,更多的是在他們經歷失敗的時候給予關懷。這樣的關懷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度過失敗痛苦的最好的載體,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關懷里,孩子們看到了自己作為一個社會存在的個體,能夠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改變一些東西,經歷失敗是難免的,他們對自我的認識就更清晰,更明確,更積極。
2.給予關心。
關心對孩子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尤其是在他們遭受了挫折的時候,許多時候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嘗試帶來的后果。成人對事件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兒童未來的行為選擇,他們會在批評中逐漸選擇逃避和退縮。
這種關心是有藝術性的,我們的家長無微不至的呵護已經讓兒童生活在茫然的體驗中,這種茫然極大地傷害了對自我客觀的認識,并且讓孩子失去繼續前進的斗志。因此,我們提出有策略的的關心,主要是由于,我們的家長在關注孩子的身體發育,學業進步的同時,應該對孩子在創造的挫折過程中,給與心靈的安慰。
3.創造機會。
雖然說,創造的機會應該是由孩子自己發現的,這樣的能力應該是創造你發展的一部分。但我們不得不注意到,如果為孩子多創造這樣的機會,無疑對孩子創造力的發展是一份極大的財富。
如何創造機會,我們可以發現許多這樣的場合。在家庭中處理一些家務,組裝一些物品的時候,甚至是家具擺放的時候,都可以讓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許這些意見不太合理,或許這些意見由于條件的限制暫時無法達到,但不管是如何孩子深入到家庭的生活中去,只有如此,他們才能發現來自生活的奇妙的創造靈感。
這樣的機會有很多,就看我們把孩子的創造力的培養擺在了什么重要的地位上,這樣我們才可能積極地創造機會。
4.引導興趣。
孩子的興趣是廣泛的,是由多變性的,他們很多時候受著外界事物、人物的影響,今天他看了同伴不錯的作品,它也就會想參與這樣的活動。
我們在這樣的孩子面前,看到孩子不當的興趣愛好,處理的態度不是橫加阻攔,應該是積極地引導。我們可以提供與之相關的信息或材料,引起他的興趣。或者和孩子一起的活動在過程中,發現他創造的潛質,并通過活動的引導,激發他更多的發現和培養他積極探究的精神
下一篇: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發病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專家視點:孩子出走的幾種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