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心理疾患主要原因
以往一提到孩子問題,總是抨擊和指責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但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認為,處于成長期的青少年出現各種精神和疾患,最主要原因還是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所致。
據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提供的數字,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3億多人中,據保守估計,有各類學習、情緒、行為障礙者達3000萬。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僅常見的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患病率,在北京為5.7%,湖南為6%,大學生中近25%的人有障礙,以焦慮不安、恐怖、神經衰弱、強迫癥狀和抑郁情緒為主。據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對北京16所大學學生10年中輟學原因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為傳染性疾病,而1982年以后則為精神障礙,并且問題有上升的趨勢,主要以焦慮、抑郁癥等神經癥行為的增多為主。
哈爾濱市家庭教育協會理事李延紅認為,影響青少年健康的因素中,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法應在首位。父母關系不和睦、單親家庭、家庭成員有不良嗜好等,這些對孩子的健康影響極大。
李延紅認為,父母情感表達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極大。有些家長過度保護和溺愛,心甘情愿給孩子當保姆,父母認為這是愛孩子,卻沒考慮這樣做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成長、遭受適當挫折和困難、學習愛護和幫助他人的機會和權利;而有的父母則表現為漠視、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對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問題置之不理,使孩子們不得不尋找其他的途徑解決自己的問題或得到情感的滿足,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往往因經驗不足或受到外界的不良影響而出現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