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判斷同性戀的關鍵點是性別認同和有沒有性行為,一些孩子雖然與同性交往親密,但他們仍認同自己的性別,且沒有過激的性行為,這種在學上被稱為假性同性戀,通過正確引導是完全可以改變的,現在學生間的親密多屬于這種情況。
———學專家楊素輝
近日,一位母親焦急地向記者求救:“我女兒和同班的一個女孩子關系甚密,一聽到她們倆老婆、老公地稱呼,我頭皮都發麻了,難道女兒是同性戀嗎?”
昨日,記者采訪了從事青少年輔導工作10多年的楊素輝老師,據她介紹,近幾年來,她接觸的青少年性取向問題個案并不少見,這與社會發展環境相關。她也表示,學生間的同性戀多屬于“假性同性戀”,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家長應給予正確引導,而不是嚴厲斥責。
案例 有女友為她
曉蕭(化名)如今是我市某中學一名學習成績優異的高三學生,但過去的兩年她卻有著一段不平凡的經歷。曉蕭從小在農村長大,由于家族中重男輕女,加上整日目睹母親作為女性的辛苦,曉蕭從小時候就覺得自己要成為男生,才會在生活中成為強者,受人重視,這樣曉蕭越來越傾向于男性化打扮,并且也接觸了一些同性戀書籍和網站。
上高中后,曉蕭的性格和外貌引起了同年級一位女生露露的注意,漸漸地兩人有了接觸,并成為了好朋友。在和露露的接觸中,曉蕭了解到,露露父母離異,而且都出國了,露露長年跟著奶奶生活。
在露露述說自己不幸的經歷后,曉蕭對露露產生了憐憫之心,她想給予露露更多的關懷,這樣兩人的關系也越走越密切,經常同床而睡。但與此同時,露露背地里還有另一位“男友”,這也是曉蕭后來才得知的。
漸漸地曉蕭的母親開始覺得怪異,怎么露露生病了,女兒著急著幫她買藥,甚至有時候還會幫露露系鞋帶。但對于母親的質疑,女兒卻認為“我們這樣又沒什么,我只是想幫她。”不過敏感的母親還是及時地帶著曉蕭找了專家,在輔導期間,曉蕭也漸漸改變了認知,并開始與露露疏遠,但此時的露露卻開始以死相逼,曉蕭也更加認識到她們之間不正常的情感關系,經過專家兩年不間斷的輔導,如今曉蕭才真正擺脫了那段不平凡的情感經歷。
分析 學生間多屬假性
楊素輝認為,青少年正處于發育期,性成熟使他們對情感有了渴求,但他們這個年齡段異性戀愛是社會所不認同的,對他們來說,異性戀也不安全。所以有一些孩子就會在同性間尋求一種戀愛的感覺,比如文弱的女生就喜歡與男性化的女生在一起,她就會產生一種依賴、受保護的情感。
“判斷同性戀的一個關鍵點是性別認同和有沒有性行為,一些孩子雖然與同性交往親密,但他們仍認同自己的性別,且沒有過激的性行為,這種在學上被稱為假性同性戀,通過正確的引導是完全可以改變孩子的認知的,現在學生間多屬于這種情況。”
楊素輝說,現在反而是一些家長一看到孩子與同性交往過密了就著急,限制孩子交友甚至還會呵斥、打罵,這些方式都是不對的,而是應該要引導孩子正確的認知,當然也可以求助于專業人士。
楊素輝還介紹說,在出現同性戀傾向的孩子中,有30%—40%屬于離異家庭或情感缺失的家庭。 1
下一篇:別跟自己的長相過不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關于青春期如何自我保護(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